例如守卫肖和特广场的1个英国陆军主力团,曾于德军猛烈围攻侧翼国民自卫军之际,向伦敦城防司令部建议,趁德军大举出动进攻的机会,集中全部英军陆军部队的机动兵力,主动出击德法挪三国联军的驻地,威胁敌人后方,以争取主动。
可是,这一出奇制胜的战斗方案,竟因为戈特一心撤离伦敦,不想出现差错,而未获批准,致使伦敦南部各大主阵地更趋危急。
此种因为想要逃跑到爱尔兰岛而不再用心打伦敦保卫战战略思想上的错误,贯彻整个伦敦保卫战的始终。
二是军力上的差距。格林尼治刚沦陷的时候,留守伦敦的部队总兵力19万人左右,但很大一部分是刚从格林尼治战场撤下来的残缺部队,正规的英国陆军士兵很少,国民自卫军大都又没有受过训练,许多连枪都没打过。
据戈特指挥部内的参谋长统计:伦敦守军中,能直接同敌人厮杀的战斗兵只占30,国民自卫军的,民兵兵又占了将近70。
而且英队之前在敦刻尔克丢掉了绝大多数重武器装备,之后又在英吉利海峡沿海一带丢掉了剩下一小部分重武器装备。导致现在他们还能收集起来的火炮,甚至还没德军一个整编炮兵团火力配置强。
在战火烧到泰晤士河南岸时,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机也己损失殆尽,剩下少数幸存战机,也已经转移到北爱尔兰的机场避战了。
至于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主力舰艇几近于全部被炸毁,剩下一部驱巡舰队已撤至爱尔兰岛的各港口内,同样在避战保舰。
同盟国远征英国的军队,共辖21个师外加一支加强的挪威作战分队,现在除7个被安排第一批转移回国的德国师外,其余14个师都还在投入作战,总兵力超过15万人,都是各国的主力作战部队,大多由训练有素的老兵组成,战斗力较强。
另外,同盟国联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作战时有潜水坦克、火炮等重武器装备,并且还有飞机的轰炸支援。
尤其是维希法国与挪威派来的部队,基本都是他们国内的精锐之师。
最后还有防御工事的缺陷。
伦敦外围阵地的防御工事虽经营一年有余,但大部分不符合实战要求。格林尼治一带阵地上构筑的钢筋水泥工事,有的甚至用土埋着,有的碉堡还存在门打不开的问题。而那些临时构建的机关枪掩体的枪眼做得都很大,很容易被敌人发现进而集中火力加以摧毁。位于四郊的炮台工事,虽以钢筋水泥构筑,但暴露而且密集于狭小之地域,完全不切实用。
更恶劣的是,戈特用在防线上的部队,大多还都是最差的此等部队。
这些战斗力最底下的英法军队士兵们,从一开始就是被当做弃子,炮灰,消耗品在布置。
最重要的是,由于布防仓促,伦敦城防司令部并没有给所有的国民自卫军部队配发工事分布图,再加上各处工事和大量民居混在一起难于查找,于是有的部队在这方圆十几平方千米的地面上疲于奔波寻找防御工事。
而国民自卫军有编制混乱,难以统计,只好有一个算一个的往防线上面前填。
于是,泰晤士河防线就成了一道纸扎的垃圾防线,没有任何人对他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