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也会有大师在士兵保护下,到这些土司那里宣扬一下佛法,甚至修建相当于分号的寺庙。
会宁的原始森林中,无处不是诵经声。
大家都越来越平和。
而护寺军负责把辖区土司们的税收一下,交易的物资抽分一下,甚至寺庙大师们收的布施也分一下……
就跟分赃一样。
三七还是四六就没人管了。
那地方孤悬长白山区,别说是朝廷官员,就是会宁都司都懒得管。
而且驻军也是和鲸海卫一样,属于轮班性质的,说到底让人家在那种地方驻防就得给足好处。
第三条路线是海运到龙泉府。
不过和杨丰设想的不一样,木帆船沿着图们江逆流虽然能到龙泉府,但受限制太多,尤其是满载的运输船很难,实际上目前到那里的船都停靠毛口崴,然后走陆路运到龙泉府,再从龙泉府到敦化。这段看情况,情况好能有部分水运,剩下就是牡丹江漂流了,这条线主要是补给五国卫,这个卫就在牡丹江口北岸,也是朱元章最想放弃的。
但补给他们不是最重要,目前就能维持,就是赔点钱而已。
真正重要的是杨丰的会宁开发。
大宗的物资想要外运必须开辟稳定的货运,而粮食的收获又是秋末,完成收获就是冬天,但冬天肯定没法运输,零下三十度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只能等到第二年开春,但海上的货运又必须冬天南下,因为夏天是南风。所以运输模式只能是第二年开春向港口运输,同时运输船队北上装船,然后冬天趁着北风起离港南下,正好南方的工厂在冬天开工,大量制造的粪丹囤积,在麦收之前完成向农民的销售。
现在这种古代版复合肥正在热销。
豆饼为基础,然后添加更珍贵的鸟粪增加肥力,再混进少量杀虫的……
这东西没有什么标准配方,其基础就是各种增加氮磷钾的材料,至于那些流传的配方,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此类材料,所以因材而为,但这类东西里面第一鸟粪,第二豆饼。
甚至不用这么麻烦,直接用发酵的鸟粪或豆饼都行。
杨丰就是既然要发酵,那顺便添点乱七八糟物质,增加神秘感吸引,尤其是杀虫的材料。
而这里面鸟粪有限,但豆饼只要开发起黑土地是几乎无限量供应的。
这本来就是清末民国江南稻田主要肥料,尤其是豆饼更是辽西开发的主要支撑。
每年数百万石大豆从辽河上运往江南。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才能大规模向外运输?
只有水运。
木轨也不行。
而且必须是成本最低的顺流水运。
好吧,只有一个选择,从松花江放流,开春之后以船队从松花江顺流直下奔鲸海卫。
去庙街。
而海运的船队在同时乘着洋流和南风北上,到达庙街装船等待,等北风起后立刻南下,虽然这样的运输距离遥远的有些夸张,光会宁到鲸海卫,那就是两千多公里,海运得三千多公里。但对于大宗商品运输来说,这就是唯一选择,木轨马车终究不是铁路,那点运力也就能给驻军运点军需,指望它承担大宗货物运输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运输只能用船。
而且就算用船,在这个只能依赖风帆的时代也不能是逆流,除非在沿线有足够人口。
但会宁最缺的就是人口,所以只能是顺流而下。
距离远些就远些吧,其实反而更节省时间,从哈尔滨漂流到庙街一个月足矣。
流速平均怎么还不得每秒一米多,哪怕晚上不敢走,两个月也够了,而海运冬天顺风顺流甚至比这更快。
“大使,您为何如此执着于会宁?以您的这些投入,放到大明其他地方都是轻松赚钱的,唯独投入会宁这种地方,除了给自己增添负担外,没有任何收益。哪怕您能完成这种运输,其实也不会赚钱,最多也就是赔的少些,哪怕产量的确比内地多三四成,也不会给您赚钱,因为您必须给那些垦荒队更多工钱。
比在内地多几倍。
哪怕您还有别的收益,诸如淘金之类也没用。
淘金一样也要用大量人手,他们要吃饭,穿衣,住的地方,这些统统比在内地成本要高。
在江南一碗米饭,一碟菜就能吃饱,在那地方不吃肉根本扛不住,就是得大鱼大肉才行,我在那里的饭量得在京城的两倍,在京城冬天随便一件薄棉衣,整个冬天也就撑过去了,在那里得穿皮毛,把自己裹得跟熊一样,在京城一间茅草屋就足以遮风挡雨,在那里墙壁都得一尺多厚,没有火炕冬天得冻死。
而且冬天几乎什么都不能干。
在京城冬天你可以让手下修水渠,修路,修堤坝,在那里你只能让他们躲在屋子里烤火。
等于你得白养他们整个冬天。
这全是钱。
您在那里是不会赚到钱的。
无论怎么做都不会赚到钱。”
马和很费解的看着杨丰。
此时他们正在迎嘉禾的旗舰上,这艘五千料巨舰被大明皇帝亲自赐名丹雀号。
丹雀衔嘉禾嘛!
皇帝陛下还是很期待的。
而杨丰看着在群臣簇拥中,正亲自祭拜的朱元章,看得出皇帝陛下真的已经老了,原本历史上他也就还能活一年了,就算这次能久些,估计也就是是两三年而已。
“你说的很有道理。”
杨丰说道。
他倒是说出了问题的本质……
除非不考虑成本的战略考量,否则那里都不会受欢迎的,因为一切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衣食住行……
哪怕修个厕所都得不一样。
“但问题是有些事情,是不能用利益考虑。”
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