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一开口却似平底惊雷,御书房内两个男人的脸色黑如锅底。
阿瑶想了想又道:“能豢养私兵之人定是在军中,朝中德高望重之辈。而朝中重臣介居住在邺城,私兵定在京城近郊。皇叔不妨遣探子在邺城附近的避世山林中查探一二。”
陈桓看向陈恪的眼神中带着询问之意。
陈恪闻言面色却比之前好了些许,至少阿瑶能将此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也不枉他的亲自教导和暗中铺路了。
“阿桓便按照阿瑶所说去办吧。”
陈恪冲陈桓点了点头,又意有所指的道,“时不我待!”
“是,陛下!臣弟告退。”
在陈桓火急火燎的告退后,阿瑶阴恻恻的发声问道:“颜府中搜出的林子奇的来信,是出自父皇的手笔吧?”
陈恪顿时满头黑线,本以为这几日闭门不出的阿瑶今日来御书房已是气消了,没想到这小魔头是来“问罪”的。
“是……”
父女二人就此展开了深刻的交心,陈恪也将此番折腾颜渊二度入狱的用意与阿瑶坦白了。
朝中党派之风不知何时开始盛行,可他选择了明哲保身,直言忠于大梁不参与党派,朝中清流纷纷效仿。颜渊是武皇帝留下的巩肱骨能臣,备受文人士子的爱戴,掌握了整个大梁舆论的风向。
文帝陈恪只有一女可册为储君,他身为两朝老臣却煽动群臣劝谏陈恪广纳后宫,此举便意味着不愿支持女帝上位。
可陈恪却认为他亲自教导的阿瑶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何况他与皇后鹣鲽情深,这些年来也并未有过纳妃的想法。
于是便行了一招险棋,欲将至其于死地。他也相信以阿瑶的性格定不会坐视不管,也希望颜渊能被阿瑶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果然一切都如他所预料的那般,阿瑶收服了颜渊那个老顽固。
阿瑶深感陈恪的用心良苦,却也直言不喜欢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也希望父皇能稍微体谅她小小的自尊心。
阿瑶所言的要民主,要自由,要互相尊重,听得陈恪满头雾水,十分不能理解她的小脑袋瓜里到底装了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稀奇古怪的想法。
不过这对父女之间闹的的那点小小不愉快也算是烟消云散了。
深秋已过,初冬将近。
建元十二年十一月初八,大梁文帝广发诏书布告天下。
册封妙仪长公主陈沁瑶为太女,掌太女金印,为大梁储君。
在颜渊二入大理寺监牢一月之后,也终于被释放出来。文帝为了抚慰这位蒙冤二度入狱的两朝老臣,广发公文言明贪污腐败案中的是非曲折,更是将颜渊官升一级至太女太傅。
大梁文人士子纷纷提笔写诗文歌颂太女体恤臣子,善辨忠奸,至尊至纯。
那原被邺城士子们孤立的齐晟,此时却成了备受瞩目的人物。不知为何他竟有幸得颜太傅的青眼,储君之师破例将他收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