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萧问渠已对荀谦道明了此行的来意,作为先帝顾命之臣的荀谦也欣然同意。
北上丽水已是板上定钉之事,萧问渠本想今日就去往秀峰山,将阿瑶接来荀府。
不想阿瑶阴差阳错的与荀琙一同回了府上,也省了他奔波一趟。
组建水师一事本就是由阿瑶提出来的,她听闻萧问渠奉圣命将要去往北疆接任水师提督之后却有些闷闷不乐。
她与荀琙本就有些不对付,又要在荀府这等尽显威严的世家古宅中度过余下半年时光,光是这么一想就知定是无聊透顶了。
与阿瑶话别后,萧问渠便马不停蹄的踏上了北行之路。
大梁与北翟两国交界处,含山关外丽水河岸,除了威名远扬的荡北军,还驻扎着一支特殊的戊边军队——大梁水师。
大梁水师虽不及当年兰陵水师那般规模宏大,不过才组建三年的大梁水师已有熟识水性的官兵三百余人,载有十五门大炮的战舰十余艘。
而率领这支军队的是一位不满二十的少年将军——萧晗。
水师初建之时,借用的是荡北军征兵之名,不少人是冲着荡北军的名号前来参军,不想却被编制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将军的水师之中。
三百水师几乎是由不谙水性的中原人组成,可这位少年郎所定制的水中训练可谓是让众人叫苦不迭。
众水兵本就心怀不满,又听闻萧小将军曾是长公主近卫,长公主的奇闻轶事又给了大梁百姓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民间传言中的长公主自小是放荡不羁,不受礼教之束的。
军中有不少人暗议着面貌俊秀的少年郎其实是长公主的裙下之臣,以色侍主才谋了将军的一职。
萧小将军听闻此事之后,在军帐前开设比武台。放言道,若水师之中谁能打赢他,他便将水军提督之位双手奉上。
军中的刺头儿们闻之喜不自胜,想着齐心合力以车轮战之术击败这位皮相甚佳的“玉面俏郎君”。
比武那天,三百水兵中有九成之人上台与萧小将军切磋武艺,不想萧小将军将上台之人全数打趴下。
此后大梁水师每日的训练更加严苛了,却没有人再敢道一句不满,而萧晗“玉面罗刹”之名在军中却慢慢传开了。
北疆与邺城相隔千里,消息传递极慢。
妙仪长公主被册封为太女一事是在萧晗抵达丽水一年后才传遍北疆的,得知此事后的他只觉得不可思议,只想立即回邺城。
可组建水师是她所愿,他不能就此撇下重担追随她而回。
往后的几年中,萧晗只能从朝中传来的寥寥数语中得知她的消息,时隔半年,他又得知太女离京前往秀峰山学艺三年一事。
算算时日,她今年底便会回到邺城,萧晗只觉归心似箭。
年前他上书陛下,直言如今的大梁水师已初见成型,只缺一位有实战经验的老将来领军,赤羽尊者萧问渠便是最好的人选。
月余后文帝密旨便下发了,此后大梁水师由兰陵重掌,萧问渠接任水师提督一职。前任水师提督萧晗为辅,位居副都尉。
今日萧晗收到了义父的来信,信中说他不日便抵达丽水。
虽是没有如愿卸任后回邺城,可与义父多年不见的他心中很是期待与之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