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小宝接过肉包子,轻轻咬了一口,动作忽然停止,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父亲。
“怎么了,宝贝?”
刘小丽蹲下身看着儿子,脸上有些焦急,生怕儿子被噎住,刚才那口咬的也太大了。
“娘,是肉的,包子里是肉的......香香.....”
小家伙用左手指着包子,含糊不清的说道。
黄四郎和刘小丽同时笑了起来,只是黄四郎的脸上去有一点心酸和内疚,他作为人父,却让儿子连吃肉都感觉是一种奢侈。
“小丽,你也吃一个吧,殿下给我们拿来了五个包子,我也没干什么体力活,吃不了这么多。”
黄四郎从食盒中拿出一个包子递给妻子,又拿起筷子将那碗菜汤搅拌了一下。
“这是油渣包子?殿下对你们是真好,这个放在酒楼要十几文钱一个呢。”
刘小丽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她一下明白了刚才小家伙为啥会那样惊喜了,原来这包子里可不仅仅是肉馅,还是最香的油渣馅。
小家伙从来没吃过,难怪会那么高兴。
“哎呀,相公,你说殿下会不会将伙食费从工钱里扣掉。”
刘小丽越吃越香,忽然,她的人生经验告诉她,天下没有免费的肉包子,心里顿时慌乱了起来。
只是她叫了几声,也不见丈夫答应,急忙转头看,发现丈夫正盯着菜汤里看。
“哗,好大的肉丸子,还有这白色的长条条是什么啊。”
刘小丽目光下移,看到菜汤中那鸡蛋大小的肉丸,也不仅惊住了,这肉丸模样粗旷了一些,可是都是真材实料。
最让他们惊奇的是,那菜汤里除了肉丸子外,还有许多白色小细条,晶莹透亮。
“这叫粉条,是我们预备军特有的一种食物,我来了一个月了,也不过才吃上了一回,这东西凉拌起来,那叫一个美味。”
黄四郎和刘小丽仔细分辨粉丝之际,旁边的一个士兵站了起来,笑着说道。
“粉条?我听说汴梁有绿色粉条,没想到竟然还有白色的?”
黄四郎有些惊讶的看着那战士,又低头打量了菜汤里的粉条。
他读书有些杂,大周有许多文人会写一些笔记之类的书,他有机会借到书的话,都会去读一下。
粉条他倒是不陌生,在书中读到过,知道它是绿色的,不过青州是小地方,他倒是还从来没见过。
或者说也许青州的酒楼里有,可他没机会见识。
“那不一样的,那种绿色的是用豆子制作的,咱们的粉丝那可是红薯制作出来的,味道不一样的,黄大哥,你真是运气好,居然第一次吃饭就能吃到粉条。”
那战士从自己的碗里拿出一个包子递给了正在啃咬的小孩。
那小孩接过包子,眼睛里闪现过一丝喜色,然后目光看向了黄四郎,似乎在询问能不能吃。
毕竟是书香门第,家境穷了一些,但是黄四郎家教很严,小孩子不敢随便拿人家的东西。
“叔叔给你的,你就只管吃,不够,叔叔这里还有。”
那个士兵看出了小孩子的犹豫,指着自己的食盒笑着说道。
“这怎么好意思。”
黄四郎搓了搓手,有些难为情的看着那战士。
“你这人就是做人太细致,一个包子吃了就吃了,有什么打紧?要真是过意不去,让嫂子给我介绍一个媳妇好了,我一个月也有十贯钱,姑娘跟着我吃不了亏。”
另外一个战士也站了起来,刚才黄四郎夫妻两个的情景他们也都看到了,除了感叹他们夫妻两个伉俪情深,他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当初自己那副窘困的模样。
他们作为军人,一向是粗枝大叶惯了,哪像黄四郎夫妇两个事事小心,生怕做错了一步,当然这其中也有太穷导致的畏首畏脚,更多的是读书人家庭做事太细,和他们军人的作风大相径庭。
正在一个碗里喝汤吃肉丸子的黄四郎夫妇听到他的话,同时抬起头震惊的看向了他。
一个士兵居然能拿到每月十贯钱,这个收入放在青州城,那可是高收入了,难怪一听说有招兵,滨州和济州的百姓就能将招兵办给围的水泄不通。
“这位军爷,你这么高的收入,在这吆喝一嗓子,中意的姑娘能排到街尾去,还用的着我来介绍吗?”
刘小丽仔细打量了一下那战士,有些疑惑的说道。
“嫂子,你就叫我同志,或者小高就行,我们殿下说了,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