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和群臣都是猛然一震,不明所以的看向了余敬。
“余相,你为何如此肯定?”
李昊眼睛中露出不解,看向了余敬。
“陛下,据可靠消息,金国不断蚕食辽国,辽国已经首尾难顾,耶律林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来轰天雷的技术方法,在辽阳打退了金国的进攻,现在两国相持不下,金国已经有意要联合大周共同对付辽国。”
余敬不慌不忙,慢悠悠的说道。
众大臣一边听一边在心里分析着他的思路。
“如果我所料不错,辽国和金国必然也会来拉拢我们西夏,以前我们西夏作为辽国的附庸,唯辽国马首是瞻,现在局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地位就凸显出来,如果我们向辽国要轰天雷,他会不给吗?”
说到这里,余敬脸上这才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余相,果然高明!”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没想到我们西夏也有出头的一天。”
“不愧是余相,老成持国,机灵百变,比那大周容太师强了不止百倍。”
众多大臣听到这里,都是恍然大悟,纷纷夸赞起余敬来。
“那以余相国的意思,两国想邀,我们西夏该帮哪边?金国如果大破辽国,我们西夏也难存活,如果和金国两面夹击,瓜分了辽国,我西夏版图那就会扩张一倍也不止。”
李昊微微一思索,眼睛中露出又是激动又是担忧之色。
处于这个时代的大变局中,西夏既要面对危险,同时也看到了巨大的利益,作为一个君王,要在其中拿捏住身份,是非常难的。
“殿下,以老臣之见,辽国和大周已经两百多年了,国内各种问题相互叠加,光是解决国内的问题,就够他们焦头烂额,而金国朝气蓬勃,战斗力极强,就如初升的太阳一样,哪怕是在辽阳遇到一点阻力,也不妨碍他崛起,最终他会吃掉辽国,攻略大周。”
余敬斩钉截铁的说道。
众大臣都是一惊,辽国一向强悍,在大周和西夏人心中就如同日不落帝国一般永远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没想到在余敬心中竟然是日落西山,垂垂老矣。
“所以余相国的意思是让我们投降了金国?”
李昊眉头微微一皱,他可不想做一个亡国之君。
“陛下多虑了,如果臣有此心又何必为国出谋划策?依老夫之见,金国攻下辽国和大周,其间至少要花费几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我西夏国完全可以渔翁得利,火中取栗,从双方得到好处,解决掉国内的种种顽疾,加强国力存储力量到和金国决战那一天!”
余敬越说越激动,这是他为西夏打造的一条路线,就是要在局势纷乱的时候保持战略定力,笑到最后。
他也希望李昊能接受自己的意见,西夏国内表面一团和气,君臣相携,可实际上和任何一个国家一样矛盾重重。
首先,西夏人口太少,总人口只有三百多万,可是军队数量就只有五十万,几乎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再配合上西夏国境内的地形大都是贫瘠干旱为主,耕地很少,这么多的军备人口,就造成了种地的人少,经济基础很差。
西夏历代的国君也都是穷兵黩武,从西夏建立起开始,战争就一直没停歇过,不是和辽国打,就是和大周打,百姓们都很疲惫。
西夏还有个坏传统,那就是皇室极不稳定,动不动就弑君,内乱,好不容易到了李昊这里才稳定下来,算是西夏历史上难得的平稳时期。
也就是柴仁勋太菜,才导致了李昊在几个皇帝中显得那么突出,仅仅次于完颜烈。
但是李昊毕竟年轻,心中有着强烈的开疆扩土的思想,让他停止扩张的脚步,专心内政,他很可能接受不了。
不是每个皇帝都像柴仁勋那样喜欢宅在家里画画的。
果然,李昊听了余敬的话,脸上的兴奋之色一下就减少了许多,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着看着余敬。
他也知道余敬说的是实实在在为西夏好,西夏战力也就比大周强上一点,有个菜鸟不去欺负一下,他心里痒痒!
况且,几十年的时间,等西夏休养生息有了强大的战斗力时,他都老了,这项政策说白了就是给下一任皇帝打基础。
可是按照西夏的老传统,下一任皇帝是不是他儿子都很难说,他实在无法做到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举动。
“余相国,朕不否认你的建议很好,但是时局在不停发生变化,大周衰弱,我们西夏不趁机多吃几口,对不起祖上下对不起子孙。”
李昊微微一笑,转了个话题,婉转表达了自己对余敬政策的否定。
“陛下,大周太大,西夏吃下的那些城池最终还会吐出,当务之急,是趁着大周皇帝寿诞之际,逼迫容太师从柴瑜那里拿到一些新式武器,甚至将柴瑜给抓回西夏,他可比那柴浩有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