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整个青州城已经陷入了欢声笑语的海洋当中。
百姓们抱着钱欢天喜地的回到家中,大声喧哗着,和家人们分享着天降下的大礼包。
一家人围在院子中,老一辈的看着那一大串铜钱,不由老泪纵横,妻子却是眼睛也不眨巴的,在心里计划着该如何花销。
小孩们却在旁边喜悦的蹦达,欢呼,他们受生活所迫,从小就认得这个外圆内方的小铜板可是能给自己家庭带来许多的欢乐,甚至家里一高兴,还能给自己换回来一些糖霜呢。
王芒儿百无聊赖的半躺在竹椅上,享受着中午的阳光,已经快到夏季,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不多一会,在户外就有些受不住,只能将椅子搬到了屋檐下。
他是青州城宋氏粮店的伙计,家在乡下,店里和他同样情况的还有二个,原本店里长备的是是五个伙计,有两个伙计因为店里生意太清淡,被掌柜给辞退了。
宋氏粮店,原本是青州城的一家小型粮店,主要服务的范围就是周边二十多条巷子,在平常时期,店里生意还算兴旺,毕竟周边的百姓买粮都要到他家来。
可自从刘盖侵入青州城后,粮店的生意就每况愈下,匪徒们更是时不时的就跑到店里将粮食抢走,掌柜只能在店里存放一小部分,其余的都存储到秘密仓库中去了。
在柴瑜夺取青州城后,掌柜和伙计们也都十分高兴,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青州城后恢复正常后,百姓们并没有立刻就来买粮,原因很简单,百姓没钱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匪灾,将百姓们的钱财洗劫一空,柴瑜发起的失物造认,也只是帮助一小部分百姓找回了失物,更多的人是没法回到以前了。
店里没了生意,王芒儿他们这些伙计一下就变的清闲起来,每天来到店里,大部分时间就是半躺着看着店外,起初他们几个还能相互聊聊天。
可随着两个同事被掌柜辞退后,几个人一下就沉默下来,他们知道生意如果继续黄下去,他们迟早得走人。
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劳动法,店里生意不好,辞退伙计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没什么不对。
离开粮店出去另外寻觅一份工作?那根本不可能,整个青州的生意都十分的清淡,旁边的榨油作坊的生意还不如他们,毕竟连饭都吃不上了,还吃什么油?
布店,裁缝铺子,鞋店都是门可罗雀,一个人影都看不到,以前走街串巷的货郎们也都集体消失了,酒楼茶馆直接就关门不对外营业。
倒是码头上多了好些衣衫褴褛的男人来寻生活,一下就将码头工人的价格给压了下去,让码头的小工头们得意无比。
整个城里的情况可谓惨淡而又沉闷,让人看不到未来。
王芒儿一直躺到了半中午,动都不想动,因为他早上起来就没吃早饭,实在没力气和精力起来。
朦朦胧胧之中,他忽然听到外面的街道上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嘈杂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有高兴的叫喊声,有惊讶声,还有一阵阵尖锐的哨子声,以及小孩来回奔跑的声音。
这是怎么了,难道又有匪徒进城了不成?
王芒儿一想到这个可能,立刻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可是记得匪徒们不但抢财物,还杀人。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向着这边而来。
“快起来,都快起来,准备迎接生意。”
不多时,一个年龄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上气不接下气的来到了他们的身前,他正是宋氏粮店的掌柜宋明。
"掌柜,什么生意,今天都快半天过去了,哪来的生意。"
王芒儿等几个伙计相互看看,目光再次转到了宋明身上。
“哎呀,你们不知道啊,今天殿下给城里的百姓每户人家发放五贯钱,你们想一下,百姓们手里有了钱,第一个是干什么,肯定是买米买面啊,我估摸着,最多半个时辰,咱们门口就要被堵住了,现在不准备都来不及了。”
宋明搓着手,脸色也因为兴奋而有些发红,不过他的眼睛却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官府给百姓发钱,这特么不是做梦吧,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抬头向着西边看了过去。
“掌柜,前两天不是来了一个官差的,该不是就是?”
王芒儿好像想起了什么,拍了拍脑袋。
“对,他们就是在摸底,没想到这次官府做事严谨了许多,民间居然一点口风都不知道,早知道,我去寻几个姑娘,和我几个侄子先组成临时夫妻,就可以多拿一份钱了。”
宋明拍着腿,有些后知后觉的在桌子上捶了一下。
几个伙计翻了翻眼睛,这套路很符合他们在心里对宋明的评价:没胆子做大恶,小聪明倒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