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愿闻其详。”
黄熹也看到柴瑜眼睛中的那一抹遗憾,心里感觉好奇,不过还是认真的问道。
“首先呢,我们学习任何学问,都讲究不能刻舟求剑,要从当时的生产力来说,不能望文生义。”
柴瑜有些不满的看了看黄熹和陆林等人。
“封建社会之所有能立足就是因为那些地主老财们需要农民们给他们种地,这样他们才能从佃农的收成里提取收入,为了这个特点,他们就要建立一整套的社会制度来达到这个目的,总而言之,不能让农民离开土地,明白了吗?”
“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封闭,咱们大周有种东西叫做路引,它是干什么的呢,就是防止人到处跑,你们想一下,人都跑了,谁还来种地?地没人种了,地主老财们吃什么?”
柴瑜手指在桌子上轻轻点着,像是一个思想深刻的思想家一样教育着黄熹和陆林。
“啊!我明白了,我说为什么会有路引,原来根本在这里,对了,殿下这一说,我想起了书里好像也有许多类似的观点教育人不要离乡,敢情这些家伙也没干好事。”
黄熹猛的一拍桌子,大叫起来,好像一瞬间就明白了很多事情一样。
举一反三,他也想起读过的书里也有很多类似的观点,要求人不要离开家乡。
"那也不能怨他们,他们从小就呆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比一般人总结出一些道理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不能指望他们能对一个没见过的事物作出评判。"
柴瑜一撇嘴,眼睛里满是不屑。
“那难道那些商人们建立的社会就能出一些圣贤吗,我不相信。”
黄熹呆呆的坐了一会,才又抬起头心有不甘的说道。
“资本主义相比起封建社会,它的特点就是自由,开放,也更加公平,咱们就以这家签子店来说。”
柴瑜指着老板娘说道,在他看来,打比喻比空洞的讲解要更加容易让人理解。
他却没注意到,其他几座的客人也都扭过头仔细听着他的见解。
“这位老板娘她家的摊子生意十分红火,也许到了明年,她就需要扩大经营,需要雇佣人手,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人手是要能全天都能呆在摊上的,所以就需要人能脱离土地,能自由支配自己,而不是被地主老财们用各种方式捆绑在土地上,从这一点看,她就比那些地主老财们强了一些,这个能明白吧?”
柴瑜说到这里,看向了黄熹,却没想到周围的食客都不约同的点了点头,因为这个结论太容易得出了。
“当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时,就需要开店了,需要雇佣的人手就更多了,为了从客人的腰包里掏出更多的钱,她就必然会要求店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就必须给店员增加工钱,如果店里有优秀员工,还会提升为工头,因为她不这样做,就会被市场上同样的店家挤掉,因为员工可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人身的,这家不行就去别家。”
“可是地主老财们会这样对佃农吗?那不可能,他们会用卖身契和加大农租的方式将佃农们给捆绑在土地上,绝对不允许他们去别家。”
柴瑜说到这里,觉得有些口渴,抓起碗喝了一口,抬起头来,才发现周围寂静无声,黄熹,陆林,食客们都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