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现在可那着朱桢的眼神也是特别的不同,像是在思虑着,桢儿到底怎么回事?这是我的第六子吗?
“好了桢儿!诚意伯确实为了大明作出贡献,可他已身死,也就休提了。”
“是的……父皇。”
“那么根据你的说法,你莫非也像诚意伯那般懂天相之学?”
“正是,且更胜于诚意伯。”朱桢胸有成竹地说着。
这可把朱元璋及众臣子们吓到了,朱桢也懂的天相之学?而且更胜于刘伯温?这在他们看来就是黄毛小子信口雌黄!
朱元璋就发怒了:“此等之事,不得胡说!”
“父皇,我可没有胡说啊,我确实有这才能。”
刘伯温擅长夜观星象、洞察气候,但作为现代人的朱桢早已经科学的学习了一套“气候预测”的理论,以此理论能作出更准确的预测!像是未来几天的晴雨季节,暴风雨、台风、冰雹、雪灾的来临,这都不在话下。
当然了,要让朱桢作出准确的预测单单靠着一双肉眼是作不到的,还得配备相当的仪器设备。
像天文台、望远镜等高科技的东西暂时是不可能的,好在明朝科技生产力到了一定的程度,朱桢知识储备足够,只要有心完全可以作些简陋版的天相设备。
此时朱桢正侃侃而谈地说起如何进行预测天气,纵然一番陈说,但朱元璋等人仍是一头雾水。
“反正我就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并且能把这份知识才能授予给其他人!”
见得朱桢信誓旦旦,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古代中那些能看星相察气候的,可都被誉作“神人”,是要受到朝廷寺庙代代供奉的,谁能想到朱桢这“废柴皇子”有这能耐啊!
胡惟庸不信,这就不卑不亢地提出一个提议:“若是楚王真有这等本事,不如说说明后两天京城的气候如何?若是准了,相信陛下及众文臣武将们都愿意相信您。”
“好啊!”朱桢半点犹豫都没有,立刻就答应了,并当场说出明后两天的气候。
明天晴,后天雨!
岁月如梭,弹指即逝,不知不觉两天的时间过去了。
如同朱桢猜测那般,京城的天气第一天为“晴”,第二天为“雨”。
紫禁城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水,声音咋响,清脆悦耳。
朱桢站在中朝金鸾宝殿前,正仰头看着殿外的乌云,其后一转身冲着高座上的朱元璋说道:“殿下,这下可信我吗?”
殿堂气氛森严,除了朱元璋外,一众文臣武将皆是愕然诧异,大家可没有想到朱桢一语成箴,真的都被他说中了!
莫非楚王真有窥探天机之神通?还是运气?众大臣心里疑虑不定,都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