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放亮,李清月早早就醒了。
但一想到昨夜的情景,今日准不定还要来几次呢!有点儿不想早早面对,于是翻个身接着睡回笼觉。
却说李木兰这日起了个大早,麻利地煮了一锅小米粥,烧了一锅热水,摇醒十岁的大儿子王大虎,掏了腰包使唤其去坊间排队买青石县有名的三不饱陈家包子。
理好手头的事,见院子里除了丈夫王大力还没人起来,夫妻俩去前院轻轻卸了门板,摆好铁具。李木兰习惯性地交代了几句,快步出了门去钱三娘那取回了竹篮子,得知请托的事情办得一丝风声未露,高兴地道了谢。
整个人走在路上那叫一个容光焕发、神清气爽!
李木兰溢着满脸的笑拎着篮子转了好几遍近处的菜市场,回忆着小侄女的口味,盘算着娘家人今日来几个,捡着往日舍不得买的菜蔬、肉蛋、山货装了满满一篮子。
逢人带笑,不拘是不太熟的菜农还是相识的街坊,或是往日买过铺里铁具的熟脸人。
只要有人问一句:“王家娘子、大虎他娘今日有啥好事哩?”
必一一回了:“我那丢了的小侄女被正扬书院的举人老爷送回来了呢!”
这八卦对市井小民来说也是稀罕的谈资了,待李木兰回了家门,消息便像长了腿一般散去…………
…………
南城东路。
王家杂货铺也开了张。
王掌柜祖上是青石县外五里远的五姓村人士,青石县什么时候有,祖上就什么时候开始在此讨生活。
虽一直未出过风光的人,但这么些年下来,族人也算是在城里站稳了脚跟,至少本枝人大多都洗掉了身上的泥腥味。
王掌柜一脉虽不是直系,但也是子承父业,年轻时候兄弟三个跟着父亲搬货、撑船、拉纤啥苦力活都干过。后来好不容易攒了点钱跟着族人跑客商,兄长却接连因为霍乱、水灾客死他乡。
等到几番遭遇下来,手里攒够了银子,其父说什么也不敢压着独苗的风险跑商了,于是盘了店面田地,给其娶了一门好亲,一家人安安心心度起日子来。
王掌柜拿着帕子给其父传下来的黑珠算盘擦着并不存在的灰,想到这不禁叹了口气,再过两三年自己就是知天命的年纪了,父母早已离世,五年前大力他娘也去了!
云娘、哎!云娘也老了,前两日撞见卖烧饼的余家婆娘有模有样地给人说云娘和大春媳妇在外怎样编排亲家孙女,说得有头有尾的,好似真有那么回事!
可不是真老了嘛!以前多伶俐的人,真是,大力媳妇娘家虽离得远,这些年自家越过越好,她娘家兄弟一个个成婚,孩子也一个个往外蹦却过的紧了。
但这亲家名声不好了,自己又能得什么好,蠢啊!
好在也警告过她了,只是……
“爹,你盯着我干什么?”王大春搬着门板纳闷道。
“管好你那媳妇,长了双狐狸眼不说还好长的嘴,落井下石还不会挑人,愚妇!”王掌柜说完便弹弹新做的衣衫背着手出了铺门。
余留王大春一头雾水傻愣着……
王掌柜边走边摸着一指长的胡子,思忖着……看大春那傻样,也不知晓得自己的意思不?这孩子虽不是正经的嫡出,但发妻良善将其挂在族谱名下,也是他过了明路的儿子,可、哎!
想他死去的父亲、弟兄哪一个不是尖巧的人?偏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却木讷老实,老大还好,虽不是经商的料但好在有手艺,老大媳妇也是会持家过日子的人,还会生养,连生了三个儿子,虽夭折了一个,但好在没一个赔钱货。
但这老二、平时看着比老大还木讷,偏在娶媳妇上却犯了魔怔,倒不知啥时候被这粉桃勾了魂,闹死闹活非她不娶。
好吧!自发妻去了,自己也没以前的心力了,老家伙争不过这些年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