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出道近十年的人,这一段朗诵字正腔圆,没有一丝口音,清晰响亮,用情饱满。
场下的考官也是面带微笑,罕见的听完了这一首诗歌。
“不错,说得很好。”
这是考官们除了说下一个之外第一次夸奖,让在座的其他人无比嫉妒。
六千多人录取八十人,75比1的比例,也就是说在座五十人倒霉的话估计一个人也录取不上,这时候可没人讲究同学友谊,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敌人。
19号朗诵了一首古诗,反应平平,考官们到也没有中途喊停,让19号考生松了一口大气,罗雨冬倒是觉得是因为古诗太短,浪费不了什么时间的原因。
罗雨冬走向前,人生中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在自己的身上。
平静,此刻罗雨冬的心情反而极度的平静,耳朵里面是周围人的呼吸声,考官们的目光有的带着鼓励,有的是对陌生人的审视,有的是慈祥。
“考官们好,我是二十号考生罗雨冬,我朗诵的是我自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什么?”
“他自己的?”
中间的考官眼神从慈祥变成锐利,微微点了点头,示意罗雨冬继续。
场下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零零碎碎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成了让人心烦的嗡嗡声,“他以为他是谁啊?诗人吗?”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在考试的时候朗诵自己的诗呢。”
“他就不脸红吗?”
“安静!”一个考官大声说道。
礼堂顿时变得静谧起来,罗雨冬再次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和之前那十九位考生不同,罗雨冬的声音不再激昂。反而无比低沉,缓慢。仿佛睡前低语的磁性嗓音吸引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罗雨冬虽然没有去看,但是却能够感觉到锐利的视线重新变成之前那个和蔼慈祥的目光。从入耳的呼吸声中,罗雨冬也能感觉到他们的激动。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谢谢考官,我朗诵完了。”
左边那个很和善的女人最先开始鼓掌,最终带动了所有人的鼓掌,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朗诵的魅力所在,用饱满的声音和感情去诠释这首诗的感情,用声音去让所有能听到的人感动。罗雨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