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审视着受征召而来的博陵人崔季舒,内心道:这就是崔季舒?真有够年轻的。
十七岁的崔季舒站在堂下,气度不卑不亢。
他听说过许多关于渤海王世子的传言:十岁参与筹划大事,十一岁治理沧州,十二岁主持信都朝政,处理河北大小民事。
对于这位年幼却极具盛名的世子,崔季舒满怀好奇。
因此,当出镇沧州的渤海王之弟高琛与高澄一齐向他抛来橄榄枝,崔季舒并没有犹豫。
高琛又如何比得过渤海王世子的分量。
高澄回想着早前做的准备,一连考校数个经史问题,崔季舒一一应答得体,偶有妙语,也让高澄不由得为之喝彩。
“叔正,你在经史之外,可有别的喜好?”
高澄亲切地称呼崔季舒的表字问道。
崔季舒答道:
“仆平日里喜好钻研医术,颇有所得。”
高澄正想告诉他:学医救不了北魏。
但转念一想,身边多一个名医,健康也多一份保障。
于是勉励道:
“学医好呀,叔正满腹才学,将来得志时高居庙堂,治一国之政;失意时远辟山野,救一地之民。不过医术贵在精研,叔正还需持之以恒。”
当即命人搜罗各类医书,送至崔季舒府上。
又笑道:
“今后还需仰仗叔正辅左,还望叔正莫要埋怨被我叨扰。”
“世子信重,季舒铭感五内,士为知己者死,季舒愿为明公驱驰。”
崔季舒郑重行礼道。
他一直是个很有眼色的人,否则将来也不会在殴帝三拳与厕所避难之间自由切换。
尤其是这一声明公,听得高澄身心舒畅。
高澄赶紧将他扶起,一脸喜意道:
“我得叔正,如鱼得水。”
随侍在旁的孙搴看着两人把臂言欢,眼角不自觉地抽了抽,这句如鱼得水很耳熟,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当日他面见高澄,一番考校之后,也得了这句夸赞。
再回头想想,当日杨愔拜见时,高澄依旧是这句如鱼得水。
孙搴暗自摇头:终究是读少了书,不过也算是不学有术。
高澄这个身份确实没有正经读过书,穿越之前,高欢一心忙事业,疏于管教,高澄周围又都是鲜卑武人,也没个学习环境。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穿越之后,更是一心辅左高欢,哪有时间读书进学。
高澄将崔季舒从叔父高琛手中抢来,总算出了口恶气。
当日,他念及缺少人手,于是把目光放在高慎的妻兄,博陵人崔暹身上,不曾想却被叔父截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