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陶谦就如约到丁宽的大营来拜访。陶谦虽然是徐州刺史,但此时还没有到地方割据的时代。丁宽位居前将军,持节而来,位在陶谦之上。因此才是陶谦来大营拜见,而非丁宽去刺史府拜访。
陶谦之前就接到朝廷文书,知道丁宽来清剿青徐黄巾,可谓是喜忧参半。忧的是,朝廷大军前来,钱粮却需青徐二州支应。喜的是,带兵而来的是丁宽,此前有些交情,颇有可以转圜之处。
此前一年,陶谦成功将青徐黄巾赶入青州,如果从大汉的全局来看,实际上就是以邻为壑,徐州战事平息的代价,就是青州彻底糜烂。
本来青州之事与徐州的陶谦无关,但丁宽督青徐二州,要清剿青州黄巾,必然以徐州为根基后援,这就要从徐州调拨大批的兵马钱粮。
与黄巾作战一年,徐州当前的三四万兵马,已经是巨大的开支,此时丁宽又率兵入徐州,陶谦自然感觉压力巨大。
别看三国演义之中,陶谦被描写为一个宽厚长者,但其实在正史中,陶谦的性格与宽厚却是根本不沾边。
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其父曾经担任过馀姚县长,陶谦幼年时父亲去世,少年时以性格放浪闻名县里。其后,被同乡、曾任苍梧太守的甘公看重,招为女婿。
有岳家支持,陶谦才踏入仕途,先在州郡为官,后被举为茂才,拜尚书郎,先后出任舒县令、卢县令。其后迁幽州刺史,被徵拜为议郎。
中平二年185年,灵帝派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率军讨伐凉州叛军,皇甫嵩举荐陶谦为扬武都尉一同出征。待皇甫嵩被免,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坐镇长安之时,张温请陶谦为参军。
但陶谦素来轻蔑张温的作为,心怀不服,曾公然羞辱张温,因此差点被迁往边关,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将陶谦追回。去年青徐黄巾复起,陶谦才因为通武略被拜为徐州刺史。
陶谦到徐州上任之时,已经五十七岁,在汉末之际,绝对已经是垂垂老矣。纵观陶谦一生,虽是诸生出身,算是有个士人身份,但并不以经学道德闻名,反是依靠实务武略任事。
陶谦又性格倔强刚强,与儒家中庸之道完全背道而驰,在幽州这种边地做刺史还可,但到了徐州这种士族遍布的内地州郡,不被本地士族认可,威望不足就是自然之事。
但陶谦可是从底层一步一步打拼升迁上来的,能做到今日的位置,凭的就是那种刚强不服输的性格,怎么会愿意被地方士族压制。乘着天下大乱,武夫当道,陶谦大力扶持外来兵马,压制本地士族,陶谦才算坐稳了现在的位置。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
别看陶谦年纪老,心却不服老,仍然有继续进取之心。他在军中敢于公开侮辱上官,到了徐州用武力压服本地士族,又怎么可能甘心为丁宽做嫁衣,这次来见丁宽,实际就是抱着谈判的心思来的。
陶谦年纪在这里,又是徐州一地之主,还与丁宽有同乡之谊,丁宽自然不会摆出上官的架势,而是率领一众部将在大营之外相迎。
陶谦这次来访,带了王朗和赵昱两名从事以及心腹曹豹一起前来,其中王朗与丁宽是素识,见面自然是非常热情。赵昱虽然是初见,但双方都算是名士了,互相都听说过名声,也是相互执礼甚恭,都有继续深交的意愿。
陶谦看到丁宽礼仪隆重,心中也甚是高兴,感觉在徐州士人前面得了面子,诸人在营门相互施礼寒暄,一派其乐融融,也为接下来的谈判,奠定了基调。
诸人相携进入中军大帐,分宾主落座。陶谦带来了曹豹和两位从事,丁宽则让三位谋士与朱治、马腾皆来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