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巴雷特反器材狙击枪是在一九八二年才开始研制的,而这把索洛图恩s-18/1000却是早在一九三六年就已经开发出来了。
因此说是巴雷特狙击枪的祖宗也不为过,当然二十毫米的口径其威力自然也是很给力,使用普通的标准穿甲弹一百米内就可以穿透二十三毫米的钢板。
而使用钨芯穿甲弹则是可以在一百米的距离内穿透四十毫米的钢板。
当然了,一把口径在二十毫米的反坦克步枪其四十毫米的穿甲能力还远远不是其极限,因为它还没有使用十几年后也就是六十年代被苏国发明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果使用的是这种穿甲弹,那么其穿甲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一百米穿透六十毫米的钢板都不是问题。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弹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穿甲弹的威力取决于炮弹击中目标时的动能和炮弹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弹在炮膛中被发射药加速出膛之后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为了使穿甲弹在击中目标时仍然存有较大的速度,穿甲弹在设计时就必须采用有利于减小阻力的形状。
而根据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弹体越细,阻力越小。但是考虑到火炮口径是一定的,于是最初由苏国的武器专家想出了用一个轻质弹托把穿甲弹弹体夹在中间,弹托的口径与大炮口径一致,穿甲弹被做成细长的杆状,出膛之后弹托由于阻力的作用自动脱落,弹体沿着炮管指向继续飞行,这就是“脱壳”一词的由来。为了保证细长的弹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平稳和精度,在制造穿甲弹时,其尾部就被安装了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称“尾翼稳定”。
由于动能决定于速度和质量,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弹体的质量就是增加动能的另一种方式,故而穿甲弹一般由密度较大,较为坚硬,同时耐受高温的金属制成。这样还可以保证弹体在与被打击装甲碰撞时不易弯折,碰撞产生的热能不会降低弹体的强度。较为广泛采用的材料是碳化钨和贫铀,其中,贫铀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锐性,通俗的说就是在撞击过程中保持尖锐,这样的材料自然是理想的材料,不过由于贫铀具有辐射,因此伤害的不仅仅是敌人,同样也伤害着使用它的战士,所以这种材料自然是使用的比较少了,大部分的尾翼稳定穿甲弹所使用的弹芯还是钨合金。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纯粹的动能弹,完全依靠自身的动能撞击坦克装甲,高速穿甲弹对坦克的冲击大大超过了装甲的承受极限而能强行穿透。穿甲弹在穿过装甲的过程中高速的弹芯会和装甲发生剧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装甲熔化、并随穿甲弹一起飞入坦克内部对人员和装备造成损坏。
因此这种像一根细针一样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打过坦克只会留下一个对通的小洞就完事的。
百里秀在认清了地上的这把大枪是索洛图恩s-18/1000反坦克步枪之后当即就蹲下抱起这把枪说道:
“我看这把枪不错以后就做为我的狙击枪了!”
对于百里秀的这话在场的所以人自然不会有意见了,毕竟在场的众人当中就只有他百里秀的枪法最好,因此好枪自然要配一个神枪手才能发挥其最大威力了。
说实话百里秀抱着这个五十多千克一百多斤的反坦克步枪还是感觉有些沉的。
只不过百里秀一想到在有了这把反坦克步枪今后无论是遇上小鬼子的坦克还是碉堡,那都能随便的进行狙击,而不用担心威力不足了。
甚至这二十毫米口径炮弹的威力就是战斗机挨上一发说不定就得鸡飞蛋打了。
楚云飞看着弹药库里的武器弹药一点点的减少终于忍不住说道:
‘我说云飞兄,你这也够了,难不成你还非得把我的弹药库搬空不成!你这做到时候我不好向上面交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