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钰将杨光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我想回京城一趟。”李敏钰说道。
“想利用你的私人人脉?”杨光很快就明白过来。
“没错,就连你的朋友都随便能拿出五千万投资,我认识的那些人,至少不会比这少吧?”
杨光却不以为然,梁同风等人之所以投资源潭,确实有自己的面子在内,但是更多的他们还是看见了赚钱的机遇,比如梁同风,一开始就没有想去源潭投资,而是在吃到了应友根制作的腊肉之后,发现了这里面的商机,至于唐芸雅,那是知道源潭镇的土壤比较适合种植某些中药材。而黎敏,同样是因为看见了源潭镇移民建镇中隐藏到但是巨大的机会,这么多的房子需要重建,那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是巨大的,而且随着百姓生活的改善,铺地面砖也不再是城里面百姓的独有。
不过他也不好打击李敏钰的积极性,说不定人家就能招揽到投资商呢。
“你呢?准备从哪方面着手?”李敏钰反问道。
杨光也不隐瞒,“上任之前,我也曾经和王县长讨论过,招商的工作,可不仅仅只是招商局的工作,他需要全县各个部门的配合,首先我们就是要设置一个工业区,而这个位置我和王县长都觉得设置在向阳镇比较合适。”
向阳镇位于雨阳县的东北方向,紧挨着景市,距离雨阳县城倒是有将近三十公里的路程,相比起雨阳县城、源潭镇这些地方交通都更为方便,而且新规划的瑞沪高速也会穿境而过,现在已经开始了征地的工作。向阳镇大部分地区是低矮丘陵,耕地面积不多。所以当杨光和王源说起要建设工业区的事情,几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里。
“除此之外,我觉得要发展雨阳的潜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那就是中药种植加工,另外就是鱼钩和五金的行业。”
早在十年前,雨阳的鱼钩就占据到了世界产量的七成,只是在那个年代,鱼钩的需求量不高,而且雨阳的鱼钩生产更多的都是用原始方法,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而在这之后,不少的厂商也发现了小小的鱼钩产业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所以改进了生产的工艺,以至于最近这两年,雨阳生产的鱼钩市场占有率还不到三成。
李敏钰惊讶地看向了杨光,不说其他,就杨光这准备工作就远远要强过自己太多了,如果不是因为资历不够,自己这局长杨光就是他的吧。
“这是先前的准备工作,那具体如何寻找到投资人呢?”李敏钰又询问道。
“中药种植简单,我准备通过唐芸雅联系清江的这几家中药炮制公司,那么多的企业总有几家要扩大规模的计划,而雨阳距离清江不算远,必然会是他们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寻找到五金行业的投资人,我也有了想法,不过到时候可能还需要你爷爷和太爷爷帮个小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