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犯嘀咕,但博恒还是想着,有总比没有好。
他是天真了点,但不是傻子,顶多心里嘟囔一句,不至于真的傻到因此怪罪沈啸。
只是他现在这想,他们金陵的家伙事虽然称不上好,但起码堪用,自己也知根知底。
而沈啸给他们的机器,不知根不知底,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程度。
心里没底啊。
博恒思考再三,还是向余则成问道:“余老板,可否请你告知一下,这些旧机器,生产力如何呢?”
博恒此言一出,周围的人全部伸长了脖子看着余则成。
这个问题问起来有些无礼,但的确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甭管指战员还是政工干部,都非常想知道具体的数字。
因为这个数字,影响的是整个颜色军的工业底子啊。
而且他们心里其实也犯嘀咕。
要是沈啸给的东西产量低,那他们是该带走现在的机器还是不带?
要是沈啸给的东西产量太高,那他们付不起钱怎么办?
不过后者倒是可以不用考虑了。
这些颜色军将领也并不觉得,沈啸真的能给他们多高产的机器。
毕竟一来余则成也说了,这些机器都是金陵淘汰下来的。
二来这个年代毕竟还是信息传递不变,在颜色军高层的认识里,金陵还是一片荒芜之地。
百姓贫苦,物资匮乏,工业薄弱。
这样一个弱省,能给他们多少旧东西?
恐怕还没金陵自产的多。
毕竟余则成虽然送来了一些抗造的礼物,但那些毕竟是礼物,数量少,虽然做工精良,但也不能证明金陵有多庞大的工业啊。
在一种将领这样的想法中,余则成将手指摆出九的形状:“我们金陵更新换代下来的机器。”
“一个月的步枪生产标准是九百把!”
“而且子弹生产标准,是一百二十万发!”
“这么多!”
博恒忍不住张口喊出了这句话。
在他喊出的一瞬间,他立刻意识到了不妥。
怎么说他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又是金陵领导人,面对这样的产量,应该不至于这么惊讶才是。
可突然之间,博恒发现,他原本预料的,会被其他颜色军将领嘲笑的尴尬场面并没有发生。
因为他们一个个也目瞪口呆。
简直听傻了。
这就是沈啸口中的,更新换代的,不要的机器?
也不能怪颜色军惊讶,因为他们实在是穷惯了。
金陵的兵工厂发展了整整三年,三年时间,官田兵工厂也只不过修配了四万把步枪,两千把机枪而已。
看着多,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修理缴获品。
金陵几乎没有制造轻机枪的能力,即便制造出来,也因为材料和技术不过关,太容易报废。
在这样的情况下,轻机枪这种高技术含量的产量,金陵极少制造。
而步枪,看似四万把数量很多,但实际上,大部分也是修理的缴获品。
枪支制造能力,金陵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的确很低劣,生产出来的枪很不靠谱。
和汉阳造比说一句烧火棍也不为过。
子弹就更不用说了,在绝大部分都是复装弹的情况下,官田兵工厂三年才制造了四十多万发子弹。
这个子弹数量仅是汉阳兵工厂两天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