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不肯答应,是哀家给的条件不够优厚,还是她的恨太深,不肯原谅哀家……”
……
经过半天的发酵,和亲之事闹得越来越大,朝中反对的声音远远盖过赞同的声音。
文武官员们自发聚集在午门外,要求面见太后,不见就跪在地上不起来。
看这架势,像是要逼宫。
眼见事态闹大,郕王朱祁玉也不能装作没看见,只好亲自到午门外,劝说百官们离去。
可惜官员们都铁了心,非要让太后收回成命。
见劝说不动,郕王便让人去请示太后,看这事如何处理。
慈宁宫中。
随着各路消息传回来,孙太后已经意识到事不可为。
和亲之事,她太过想当然,以为凭着她提出的优厚条件,定能换来和亲人选,结果惨遭拒绝。
同时,她也忽略了朝中大臣的意见,以为这是天子家事,轮不到外臣插手,觉得自己可以一力促成。
但官员们却觉得天家无小事,和亲关系到江山社稷。
在战败的节骨眼上,如果答应和亲,会给瓦剌一种大明中干外强,不堪一击的错觉。
种种原因,导致孙太后孤立无援。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孙太后只得放弃和亲的计划,让人将消息告知文武百官。
得到太后懿旨,百官们终于松了口气。
朝中风波传到钦天监时,监官们听说薛瑞给钦天监长了脸,把他叫到值房好一通夸赞。
然而,薛瑞本人却是满头雾水。
百官奏疏中引用的几句话,明明是刘晋在建言书中所写,怎么外面都在传是自己写的?
回到档房后,薛瑞找到刘晋,问道:“你那建言书怎么回事,为什么都说是我写的?”
档房还没听说和亲的事,刘晋疑惑道:“不是你写的,却是你口述的啊,我就在最后注明,这篇内容是由你口述,由我代笔的,难道有问题吗?”
“我……”
薛瑞顿时无语了。
将朝中关于和亲的动静说了一遍,众人下意识看向范岩。
这次和亲之事,就是他先提出来的,现在闹得满城风雨,甚至还惊动了太后。
虽说孙太后放弃了和亲,但造成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这家伙,就是罪魁祸首!
范岩也没意识到会这样,有点担心被朝廷责罚。
不过,在这么多人面前,他不想露怯,便强装镇定道:“郕王令旨说了,要广开言路,说错了也不会追究责任,我才不怕呢。”
刘晋听说他跟薛瑞合作写的建言书让许多官员引用,不禁十分得意,可旁边的薛瑞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在他们眼中,只看到了薛瑞大出风头,却忽略了他会因此事得罪孙太后。
孙太后拿朝中官员们没有办法,收拾他一个小小的天文生,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还有就是,史书上可没写过会有这场和亲的风波。
现在不但出现了,还把薛瑞也乱了进去,这就说明,历史已经出现一些细微变化。
是好是坏,他暂时无法预测。
当然,心里的担忧薛瑞不会说出去,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值,薛瑞直接回了石头胡同,他今天成了正式天文生,自然要回去报喜,柳氏主仆知道后,肯定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