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历史投资人 > 第125章 大战略家沮授

第125章 大战略家沮授

沮授原来在冀州韩馥的门下,在袁绍接收了冀州之后便顺理成章跟了袁绍。

而在第一次见到袁绍的时候,沮授精心准备了一番厚礼作为进身之阶:

沮授说袁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之北,则渤海稽。”

“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这一套战略就是以冀州为据点,征服北方,威慑匈奴、戎狄。横距黄河之北,整合四州之地,收纳英雄,拥兵百万。

等待时机成熟,北渡黄河,逐鹿中原。拥立汉天子于长安,修缮洛阳宗庙。挟制天子,号令天下,谁与争锋!!!

这是第一次有人向袁绍提出如此宏大而清晰的战略规划。

这也是三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人真正在战略层面,制定谋略规划。

第二位制定这种大战略规划的是曹操阵营的郭嘉。

第三个是鲁肃给孙权制定“据长江之极,二分天下”战略,即“榻上策”。

第四人就是给三顾茅庐的刘备制定著名的“三分天下”战略的诸葛亮,即著名的“隆中对”。

沮授的“北方战略”,堪称是袁绍版的“隆中对”、“榻上策”。

沮授提出的战略,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而且确实袁绍后来的动作也是依据这一套战略方针来执行。

即使是放眼整个军师、谋士如林三国时代,像沮授这样能够以如此的高度,精准地判读天下大势,因势利导地制定大政方针的,大概也不过郭嘉、诸葛亮、鲁肃等寥寥数人。

顺带一提,在向袁绍献上了高瞻远瞩的“隆中对”之后,沮授与素有大志的袁绍一拍即合,被授为监军、奋威将军,一跃成为了袁绍集团的总军师。

再者,作为谋士而言,沮授的表现几乎是完美的。

沮授对于局势的判断,计策的制定,全部正确!

沮授说的每一句话简直就像谶语一样准确无误,袁绍若是听了便一定会做对,不听就一定做错。

随着袁绍对于沮授的不断疏远,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沮授像是一个道行高深的卜算子一样料事如神,每每开天眼向袁绍泄露天机。

本初啊!我看你印堂黑就要有血光之灾了啊!且听老夫一言便能逢凶化吉!

袁绍却捂住耳朵油盐不进地嚷嚷,我不听!我不听!我家是唯物主义的坚定拥护者才不信你这番封建迷信传统糟粕

顺风浪,逆风投,这是每一个青铜玩家的宿命。

按照沮授战略一步步执行,坐拥四州之地,成为天大最强诸侯的袁绍,在最关键的时刻,开始掉链子,操作浪了起来,人头送的飞起。

沮授劝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绍弗能用”,被曹操捷足先登,失去先机

袁绍令四儿各据一州,沮授进谏,“绍不听”,自此埋下袁绍身死后兄弟阋墙的祸根

袁绍欲伐曹操,沮授谏阻,不仅不听,“绍疑焉”,战前还夺了沮授的权,带领威武雄壮的三军将士向着官渡死地迈进了一大步。

袁绍令颜良为先锋,沮授说颜良骁勇,但不好独当大任的,“绍不听”,于是颜良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仙秦:祖龙觉醒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明风再起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