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层内的地下党成员,越来越多基层百姓对这个打黑打恶的行动,有了了解。
然后,便是第一个例子的出现。
凡事都要有一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样的人,捷尔任斯基特意安排了一个潜藏在基层群众内的一名地下党成员。
他身先士卒,成功举报了当地的一个小黑帮组织。
在举报之后,建设兵团迅速出动,并开始对当地黑帮的清扫与抓捕。
尔后,便是对这位‘神秘人’的奖赏。
奖赏了不少卢布,并且对此人身份进行保密。
至今为止都没人知道第一个‘举报成功者’究竟是谁。
但是,他的成功,瞬间激励了更多的基层百姓。
顿时间,察里津内的黑帮觉得不妙了。
——————
要对付整个国家的黑帮并不容易,但是对付一座城市的黑帮,相对而言简单很多。
只不过,要想真正对付黑帮,最好的方法还是警察与基层人民的合作。
要想推动基层人民,就要从根本利益出发。
这个时代的基层人民与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基层人民,在根本利益上并不相同。
在这个时代里,基层人民想要的是温饱。
只有针对温饱上的问题,才可以牵动他们。
玛利亚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在举报奖励上,不单会给予奖金,还会给予丰厚的食物和衣用物品。
这样的奖励深得基层人民的热爱,所以在举报上更加的‘热情似火’。
紧接着便是警察。
“警察内部本来就是这样,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在面对玛利亚的疑问时,尤里诺夫如此回答。
尽管他已经加入玛利亚这一阵营上,但曾经与卜林肯同流合污的他,在这一方面更有经验。
所以,腐败和贪污,在他眼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这个想法并不只有尤里诺夫是这样去想,就连组织内的一小部分成员也认为,警察局内部容易出现腐败贪污现象,应该有建设兵团去代替他们。
这样的思想模式很危险。
每一个部门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作用,建设兵团的用途就是建设与维护,例如基建又例如列车铁轨。
警察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负责打压黑恶势力的警察局都堕落了,那么这座城市也就没得救了。
群众一旦不相信警察,往后对黑恶势力的打压,就会越加困难。
所以这样的思维模式必须进行校正。
“市长啊,这要如何校正?毕竟这可是城市内的常态啊。”
尤里诺夫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这位市长就喜欢做一些违反社会常态的事情。
而且他对这位市长身边的人,也同样感到奇怪。
玛利亚身边的人,不贪污不腐败,甚至还会给予穷苦人帮助的人,与其他城市内的核心干部成员相比较,就像是另一个位面的俄国人似的。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从行动上改变群众对警察的刻板印象。”双手交叉拖着下腮,玛利亚眯起双眸,又缓缓补充道。
“只不过,这样的做法需要长时间去影响。”
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就算是尤里诺夫也能明白,要想改变刻板印象,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或许,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时间。
再说,警察局内部贪污风气盛行,就算玛利亚推行了打黑打贪行动,但身为执行者之一的警察局,也避免不了‘裁判自判’这样的行为。
所以,贪污现象依旧存在,只不过更加隐秘了而已。
如此隐蔽的贪污现象,要想查出证据,并不容易。
而在锲卡的调查情报可知,他们的贪污对象已经从官员那里转移到黑帮那边。
由于打黑行动正在火热进行,不少嚣张的黑帮都遭到打压。
为了不被关入监牢,享受那牢狱之灾,很多黑帮成员都会贿赂警察,让警察给自己找替死鬼。
这样的行为层出不穷。
一开始,玛利亚的打黑打贪行为震慑了不少人,这些黑警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
可随着被关入监牢的黑帮成员越来越多,所要提出的贿赂金额也越来越大。
于是乎,为了钱,这些黑警又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如何整理警察内部的问题,这样的任务同样落在锲卡身上。
锲卡这个组织从一开始再都现在,都是负责处理内部问题。
捷尔任斯基相信,以后也是如此。
为了应付这样的问题,他提出建设其他部门进行监督。
“这样的监督部门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从内监督与从外监督。”
“在内,所指的是在警察局内部设立纪检部门。”
“在外,设立检察院反贪局。”
“前者,是用来监督警察局内部的腐败问题,一旦发现,必将处于重罪,绝不留情。”
“后者,不单是用来监督警察局,更是要监督更多部门。”
“只不过,为了确保检察院反贪局内部也同样出现腐败贪污问题,我们也要在内部设立纪检部门,外在设立jilv检查委员会,以此来进行互相监督。”
会议上,捷尔任斯基将自己的想法全盘说出。
尽管在短时间内设立这么多部门,在人员资源上不一定可以跟得上。
但是,既然有了方向,那就一步步前进。
在经过一个下午的商讨时间后,玛利亚允许了这个方案并且对此方案提供的援助和支持。
这几个部门在武力上还是不足的情况下,开始对警察局这样的武力机关进行监督。
短短的一周时间内,纪检部门和检察院就调查出各种贪污现象。
这样的贪污现象并不只有警察局内的干部成员,就连内部的小警察也是如此。
其差别仅在于量的份上。
玛利亚从一开始就已经知道警察局内的腐败贪污问题,但没想到其规模之大,远超于自己的想象。
面对这一问题,捷尔任斯基有些担忧地说道。
“若是将贪污警察都关押起来,警察局将会没有警察可用。”
这份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警察局内没有警察,这是多么可笑的东西。
而且,就算警察局内部过于腐败,但他们的存在,还是震慑了不少街头流氓。
所以,捷尔任斯基给出建议,暂时缓和,只针对高层干部,犯错小的,一律从轻。
他的建议确实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
可是,玛利亚却不愿意就此退让。
“警察是人民的警察,如果连警察内部的毒瘤都不能根除,那么,这样的警察还能保护人民吗?”
不肯退让,这就是玛利亚的抉择。
身为锲卡负责人的捷尔任斯基,自然会无条件地支持玛利亚。
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建议被拒绝而有任何羞怒之情。
相反,他为玛利亚的不退让而感到欣慰。
只不过,他所提出的问题,也确实是不能忽视。
为此,玛利亚做出了一个选择。
“往警察局内多安插组织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