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屋子后,玛利亚便开始询问索菲雅刚才所说过的人民运动的详细内容。
正如同玛利亚刚才所说的那样。
这世上不存在必然成功的事情,所以她必须了解,这里面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马卡洛夫还在伊斯坦布尔那里,又因为这个时代的远距离通讯设备只有电报,这就导致她对这里的情报信息,往往都有一个时间差,以至于无法达到情报的绝对准确。
同志的分布位置,人民运动的方式和规模,这几点她也需要知晓。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这将会给玛利亚带来难以预估的危害。
所以在回到屋子后,她首先问的,就是这里的情况,以及奥斯曼人民的目前状况。
索菲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知给玛利亚知。
首先是这片地地区的反军人运动。
之所以叫反军人运动,那是因为对他们进行入侵的,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米勒特制度所奉行的正是民族宗教自治。
只需要稳定交税,奥斯曼政府就会过多干涉他们内部的事情。
就连兵役也不需要他们去服。
这是一个善政,至少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让国家内部的民族与宗教矛盾得到了缓解。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磨,这些自治区越来越独立,除了交税会稳定之外,他们基本不会听从奥斯曼政府的命令。
于是乎,随着坦齐马特改革的出现,这些非穆斯林异教徒也必须服从兵役。
这样的要求使得无数非穆斯林人感到不满与愤怒。
而这一不满,伴随着征兵需求的变大,而不断堆积。
直到哈米德二世长达三十多年的暴政统治,开始一点点地爆发出来。
“这一爆发一共分为两个阶段。”
油灯下,索菲雅的影子被打在黄土墙上。
她伸出两根手指,缓缓说道。
“第一阶段是响应青年土耳其党人,为的就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这一点,玛利亚理解性点头。
君主立宪制的本意就是限制君王权力。
毕竟,哈米德二世一直在推广‘泛伊斯兰’。
那么第二次呢?玛利亚没有说话,只是认真地看着索菲雅。
她很好奇,第二次又是什么。
“第二次,是反抗青年土耳其党人。”
“反对?”玛利亚愣了一下:“先是合作,然后对抗?”
“是的。”索菲雅的脸色很不好看,她沉着气息,长叹一声。
“因为,无论是征兵需求亦或是定期税收,都比原来要多很多,服兵役时间被延长一倍,税收也同样增加了几倍。”
玛利亚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点。
“民众都知道,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被软禁了?”
按照马卡洛夫所提供回来的情报来看,民众们应该都不知道苏丹被软禁的消息。
但是,因为通讯设备的落后,导致情报上的准确性出现严重时间误差。
“是的,只不过只是在近期才知道,所以第二次反抗,主要是针对土耳其青年党人。”
说到这里,索菲雅眼睛微红,似乎回想起什么很不好的回忆,双手紧握着拳头。
“那些可恶青年党人,不单要强征好几年的税,更是对不服从兵役的人进行残忍的殴打,直至残废。”
“一群畜生!”
默默地看着索菲雅在情绪上的宣泄,玛利亚心中有了些许了然。
土耳其青年党人愚昧吗?
事实上,他们很聪明。
他们所奉行的是实际主义,跟马克思思想一样,都认为科学生产才是真正的根本。
可是,已经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奥斯曼帝国,根本没有多少资本可以提供他们在科技生产上的供给。
没有殖民地,也没有多少资本的他们,要想发展工业与加强生产力,唯一的方法只剩下一个。
国内剥削。
然后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
剥削谁?
在这方面上,玛利亚想起了一个让她十分敬佩的人物,桑卡拉。
一位非洲伟人。
在那个时候,他所领导的国家布基纳法索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而卡桑拉所选择的方向,是国内高层的剥削,从而照顾底层百姓和国内发展。
反观土耳其青年党,从索菲雅口中可知,他们所选择的道路,是对异教徒的剥削。
这样的手段,确实让他们得到了很多发展资本,但同时也让国内的民族宗教信仰矛盾,越来越激烈。
反军人运动,就是因此而来。
而且从索菲雅口中得知,这场反军人运动,事实上就是马卡洛夫示意其他同志去推动的。
目的是好的,领导人民去反抗。
可惜,玛利亚很快就发现这里面的缺陷。
首先是战术上的问题。
这场人民运动之所以没起到任何效果,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发起运动的组织力量太过于分散。
他们四处都是,但又各自为战,无法互相照应,从而被如今的政府军给逐一击破。
然后就是信仰与文化的诧异,导致双方之间的关系难以调和。
这个问题,就连玛利亚也束手无策。
要想调和国内的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则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才能够调和成功。
在未来,自己的亚洲故乡,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将国内的民族融合为一体。
所以说,就以这些青年土耳其党人的作风来看,基本不用考虑民族团结了。
能够不发生民族或者宗教信仰战争就已经很不错了。
看着面前的火苗,玛利亚开始思考自己目前要面临的情况。
首先是反抗军的不团结。
这个不团结并不是不可以协调,但难度奇高,而且就算反抗军成功了,其内部也很容易爆发内战。
因此,就算不想承认,但现在的奥斯曼帝国,确实是需要一个意志坚定,行事风格风行雷厉的猛男。
以强而有力的手段,恢复奥斯曼的主权,然后稳定国内矛盾,再调和国内人民与增强人民生活,同时还得继续对国家发展进行强而有力的推动。
同时,还不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或者宗教信仰。
玛利亚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成为未来俄国的强大帮手。
只要可以达成一致,就能够组成联盟,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这样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千年难得一见,他若是真的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困境,并且重拾起民族自信。
那么,这样的人,在未来定会被写入教科书上,并且被国民看做成‘天降猛男’的救国伟人。
但是,奥斯曼帝国内也有这样的人吗?
玛利亚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她需要回忆一下,在那算不上很清晰的学生生涯记忆内,有没有这样的人物印象。
而起在处理完这里的事情之后,她就要去奥斯曼帝国的首都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