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虽说有些浑噩,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回到了波茨坦。
弗拉基米尔所在的地方原本就是柏林边缘的一处郊外,因此距离波茨坦算不上太远。
加上又有人接应,玛利亚要想回到这里来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回来之后,便敲响姐姐的房门,得知她已经去玩波茨坦学院时,才放下心来。
安安心心地给自己洗了一个热水澡后,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晚上,依旧是那枯燥乏味的饭宴和谈判。
只不过这次谈判却比以往的来得不一样。
保加利亚代表拒绝了德国方的商业来往,坚定地站在了斯拉夫这一阵营。
可是,意大利却保持了沉默。
他们的沉默并不意外,毕竟意大利从一开始就不是斯拉夫国家,他是被希腊给拉过来的。
虽说保持沉默,但意大利依旧在针对奥斯曼帝国保持着强硬的态度,这也就表明了,意大利保持中立的同时,随时站队。
无论是一战亦或是二战,意大利都是一个出色站队天才。
其他国家对此并无太多感想,只不过他们对保加利亚却多了一份戒备,这一戒备恐怕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被更加可怕的威胁所取代。
不久之后,谈判结束了。
整个欧洲的新闻报纸都把这一谈判结果给写在头条上。
‘德皇与沙皇谈判破裂,巴尔干将会再度进入危机当中。’
这个时代内,一战还没开打之前,所有战争都是小国之间的纷争,他们的规模也就仅此而已。
至于大国,他们不敢随意开战,就连狂妄的威廉二世也十分了解,他们这五个大国一旦开战,将会演变成无法想象的地步。
于是乎,大国的战争主要以口水战为主。
外交互动、报纸对骂,可谓是精彩至极。
唯独这一次,欧洲五大国的报纸都统一了口径,将德俄两国的谈判结果,以没有半点修饰的方式给表达出来。
谈判失败了。
首先是奥斯曼国内的问题,塞尔维亚等小国不愿意退让,俄国依旧保持着对自己小弟的支持。
德国也同样不愿意退让,并打算加大力度,给奥斯曼那边派遣更多援军。
奥匈与塞尔维亚的纷争就更不用说了,已成了死敌的双方,什么时候爆发战争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这场儿戏一般的会谈,得到的结果只有双方的态度。
坚决不退让。
谈判破裂了,但德国与俄国还是维持了一个默契,尽可能安抚自己的小弟,不要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
直到俄方准备离开,尼古拉二世才开始对自己的小弟进行安抚。
小弟们口头上答应了,但内在会怎么想,就只有他们才知道了。
对此,玛利亚向尼古拉二世说出自己的担忧,只可惜尼古拉二世仍在抱有幻想。
他认为,这几个国家再怎么闹,也不可能脱离得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对此玛利亚只能表示无奈,既然无法说服,那就继续保持着沉默吧。
再一次登上阿芙乐尔号,回首看去,看向这片德意志土地,十二月的雪,将这个世界染得白茫茫一片。
奥莉佳拒绝了一同回去的邀请,她要继续攻读其他科目。
临走前,她如此地向玛利亚告别。
‘我很喜欢农业学和建筑学,待我学有所成就会回来的,希望到那个时候,俄国还会需要我吧。’
对于她的做法,尼古拉二世并没有反对,仅仅是叮嘱几句就放任了奥莉佳。
玛利亚觉得自己的大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这份担忧一直持续到准备上船离开的时候。
最后的一次回望,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呢?奥莉佳又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呢?
上船之前,奥莉佳还送了她一幅画,玛利亚翻开一看,上面赫然写了一个让她目瞪口呆的签名。
阿道夫·希tele。
玛利亚不敢拒绝大姐,只能僵硬着手,把这幅画给接了过来,尔后默默地跟在尼古拉二世身后,登入阿芙乐尔号。
就在玛利亚登上阿芙乐尔号的同时,带着约瑟夫所安排的任务,马卡洛夫到达了基辅。
走下列车的那一瞬间,一股厚重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
与察里津那边不同,这里的工业气息显得更加浓郁,城市内的街道规划更为凌乱。
事实上一开始的察里津也是如此,城内民房如同丛林内的树木一样,乱七八糟的。
可随着玛利亚上任并夺得了核心控制权之后,便开始对城市内的一切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改变。
城市街道就是其中之一。
但凡不及格的民房,都会进行重新修建,如果是过于危险以至于无法修建,就会将其拆除,重新修建一座新的民房。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开始执行,而是在城市稳定下来之后才开始展开。
展开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当地的地痞和黑帮会为了各自利益而阻挠民房工程。
对他们而言,民房的建设注定会对城市内的环境进行改变。
城市内,每一个黑帮都会有着自己的管辖区域,可这一区域注定会被工程摧毁,以至于这些黑帮开始反抗玛利亚的管理。
正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算玛利亚掌控着绝对的军权,但这些如老鼠一般的黑帮实在是麻烦,于是乎便采取了另外一个措施。
潜伏方案。
这些黑帮或多或少都会多出不少新加入的成员,这些成员目光很远,而且作风大胆,计划周全,深得黑帮老大们的喜爱。
可事实上,这些新成员全都是玛利亚安排到他们里面的卧底。
直至消灭了所有黑帮,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居然会有这么多卧底。
而这仅仅是插曲之一,但最终都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使命,让察里津内的每一名市民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察里津显得更加的整齐有序。
但是,在前往基辅的路程中,马卡洛夫注意到了一件事情。
这里的农业发展更加发达。
这一点让马卡洛夫颇为惊讶,负责载他来基辅的列车长则给他进行了解惑。
并不是发展问题,而是因为这边拥有着一个其他地方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黑土资源。
这些黑土为农作物带来了肥沃的营养,所以种植出来的粮食既饱满又丰富。
当然,此番到来并非为了巡查这里的地貌问题。
整理着自己的正装,在落下列车的一会儿后,便有几十名商务人员往这边到来。
他们朝着马卡洛夫伸出热情的手。
“基辅欢迎您的到来,尊敬的马卡洛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