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基辅那边已经达成了初步合作之时,阿芙乐尔号已经回到了圣彼得堡港。
舰船停靠在港口边上,负责迎送的仪仗队一早就在这里等候。
待沙皇尼古拉二世从船上下来时,仪仗队便立即奏响沙俄国歌,欢迎他们的皇帝回来。
走在尼古拉二世身后的是玛利亚。
相对于沙皇那意气风发的样子,玛利亚的神情则显得有些不安。
很显然,这场波茨坦会议并没有成功,甚至都没有达到预想中的地步。
但是这并不会让玛利亚感到担忧,巴尔干半岛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讲,不可能解决得了。
要想真正解决,确实需要战争。
通过工业化所带来的大规模战争,让这些小国打怕了,打怂了,他们才会知道战争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相对于巴尔干半岛的问题,玛利亚更担忧的是遗留在华沙那边的机床和巴尔干战争爆发时,要如何与克虏伯合作。
既然已经答应了与克虏伯合作,那就应该想尽办法在里面占取更多便宜和利益。
只有存储更多的资本,才可以解决掉未来的各种问题。
苏联成立之初所要面对的问题便是民族和民生。
民族问题显而易见,那便是俄国内的各个民族之间的调和。
这个问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完成,而且其难度恐怕比自己的故乡还要困难许多。
反观民生问题,则成为了苏联能否生存得下去的核心问题。
因为,就历史文献来看,弗拉基米尔在建立苏联并在自己还能健康行政时,他所要处理的,便是面包和牛奶。
可是那个时候的苏联压根就养不活那么多的人,以至于局部地方出现饥荒和农民起义。
这些问题在未来被敌对势力大做文章,对苏联的建立和邪恶势力的诞生划上等号。
可事实上,西方资本国家的建立,才是真真正正建立在剥夺与侵略里面。
黑奴贸易,殖民入侵等等,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贼喊抓贼的活,完全被他们给玩出花样了。
那个时候的玛利亚无能为力,就算去辩驳,也无法对抗时代的潮流,因为那时苏联已经解体了,只剩下一个由寡头操控的俄罗斯。
现今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就应该当起责任。
如何解决粮食上的问题?
最大的方向就是资本,掌控着大量的资本,然后将这些资本用在对百姓的温饱问题上。
与克虏伯‘同流合污’就是为此而起。
虽说心有不忍,但既然阻止不了战争,那就在战争中占取便宜吧。
况且,缺乏武器装备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在面对武装着德国军械的奥斯曼大军,必然会呈现出一面倒的趋势。
所以就算是贩卖军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属于给予盟友的帮助。
摆在面前的问题只是要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玛利亚还要处理察里津的当前发展问题,和秘密建军问题。
城市军队数量被国家法律给死死地限制了,察里津要想在未来取得完全性胜利,hong军必须强大起来。
然后就是市场的开拓和军备的发展。
听托洛茨基说,那十六名留学在美国的学生里面,已经有十四人失去了联系,只剩下两人愿意回来。
而这两人里面,有一名学生不单回来了,甚至还把鲁道夫·狄赛尔给带了回来。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如今的他们还在乘坐轮船回来的途中,想必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到来。
在他们回来之前,玛利亚必须解决掉察里津内的安保局人员问题。
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
豪华的皇室马车停靠在仪仗队的边上。
一张红色的地毯被铺在泥路上面,避免走上去时被污泥给脏了双脚。
侍从恭恭敬敬地向玛利亚和尼古拉二世低头,躬身打开车门。
玛利亚抬头看去,她发现,这辆马车与他们出发时的那辆不一样了。
这辆马车更显奢侈华丽。
上面的装饰,透露着一种神秘学的感觉。
虽然奇特,但就算是玛利亚也忍不住在心里赞叹这辆马车的造型独特。
尼古拉二世也同样发现马车的不一样,转过头对侍从问道。
“如此华丽马车,朕从未见过,这是何人所为?”
侍从低着头,双眼看向地面,慢悠悠地说道。
“回陛下的话,这辆马车是拉斯普廷神父设计的,听他所言,若乘坐此马车,便可受到主的凝视。”
“噢?竟有如此奇效吗。”尼古拉二世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既然如此,那就应该乘坐此车回去才对。”
说罢,便直接进入车内。
玛利亚还站在外面,尽管她也觉得这车的外观设计听特别的,充斥着宗教的味道。
但是,一听见是拉斯普廷的设计时,便不想进入里面。
看着尼古拉二世那奇怪的目光,无奈之下,只好进入车内。
车门缓缓关上,伴随着仪仗队的音乐奏响,车队朝着冬宫开始出发。
圣彼得堡港距离冬宫有一段不远也不近的距离,路上又没有多少好看的风景,坐在车内的玛利亚选择了闭目养神。
可就在这时,尼古拉二世说话了。
“玛利亚,你很讨厌拉斯普廷吗?”
他的话,将浅眠中的玛利亚给惊醒了。
“拉斯普廷神父是父皇您身边的心腹,身为儿臣,又怎么会讨厌呢。”
表面话是这么说,心里的真心话就不一样了。
不知是信了,亦或是另有打算。
尼古拉二世朗声笑道。
“拉斯普廷这人确实比较邋遢,而且他的行为也不受他人好评。”
“但是,他的能力却是毋庸置疑。”
能力?
玛利亚心中冷笑一声,是种马能力吗?
她可不认为这拉斯普廷能有什么正面的能力。
当然,这些话不可能当着面说,她如愚昧者一般,无条件赞同尼古拉二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