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闻到味道的他国记者立即赶到这里来,并且采访了察里津市长玛利亚,试图在她这里探出一些口风。
得到了回应,只有一个。
“我们所建设的,是渔民港口,出去到黑海的,都是渔船而已,请各位不要惊慌。”
这个新闻很快就被各种资本媒体给报了出去。
其他地方都没有多大反应,法国和英国只是稍微提了一句,然后没有下文了,而且这提出来的一句只是放在了嘴偏僻的角落。
毕竟,相对于这些无关重要的问题,远不如摩洛哥那里所带来的外交新闻吸引人眼球。
与此同时,建设港口的同一时间,玛利亚还特意将部分工厂挪到了亚速海沿岸附近的城市。
美名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件事情,也同样被各地新闻媒体给报道了出来。
但同样的,大部分政客的注意力都被摩洛哥那边的问题所吸引住,对俄国的一座城市如何发展,压根就不起任何兴趣。
这件事同样被冬宫那边所知晓。
玛利亚给予的回应就很耐人寻味。
‘为了防止奥斯曼帝国对我国领土的侵害,也为了将来重新夺回黑海主动权,我将身先士卒,成为父皇的急先锋。’
对于黑海,一直以来都是尼古拉二世的心头大问题。
为了获得黑海控制权,尼古拉二世甚至愿意跟奥匈帝国合作,联手坑害奥斯曼。
只不过那次联手并没有成功,反而还让德国占了便宜。
那一次,被记录在历史书上,称之为波斯尼亚危机。
波茨坦会议中,德国更是想用黑海问题来蛊惑尼古拉二世,即使失败了,但尼古拉二世也确确实实地表明了自己对黑海的渴望。
所以,在得知玛利亚以‘发展捕鱼业’为理由,对黑海开始干涉之后,便立即给予答应,甚至还给了她不少发展资金。
因为,以‘发展捕鱼业’这样的理由进行黑海航行,对于他们而言,确实是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
这件事也同样引起奥斯曼当局注意。
恩维尔·帕夏当即向俄国提出抗议,甚至还向英法提出了诉讼
毕竟,当年的克里米亚战争里面,逼迫俄国签订《巴黎和约的国家,正是英国和法国。
如果现在的年份还处于19世纪,俄国的此番做法必然会引起英法的干扰,若是再严重点,甚至会出兵到这里来,再打一场克里米亚战争。
然而,时代变了。
英法俄三国签订了互助协约,俄国是他们这个三国协约里面,极其重要的东线力量。
即使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都不足以威胁到法国,但如果他们是与德国联合在一起的话,法国将会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
为了减轻己方压力,俄国这一盟友至关重要。
在1907年八月的时候,英法俄签订了互相谅解和互相支持的协约,让三个国家走得更近。
只不过,相对于俄法的危机感,英国则显得安稳许多。
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让英国独享孤立主义的安稳,直到现在,因为德国的造舰狂潮而起了危机感之后,才开始加强与俄法的合作。
只不过相对于英国,法国和俄国走得更近。
例如俄国内的大部分工业,都是通过法国资本进行投资和建设。
就连俄国内的不少铁路,也与法国脱不了关系,这就导致俄国和法国之间的利益死死地捆绑在一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俄国避免不了一战,因为法国不允许。
国内的大部分工业都掌控子啊法国人手上,这就等同于你的命脉被法国人给握在手心上。
你想活下来,就必须听我们的话。
很现实,也很残酷。
玛利亚对此十分清楚,所以才会坚持发展属于自己的工业,就连察里津内的法国资本,现在也所剩无几了。
而如今三个国家签订协约,即使在帝国和资本利益面前,这些协约就跟一张废纸一样无用,但是在还没有危及到各自根本利益之前,这三个欧洲帝国玩家都会遵守协约内的条款。
在针对黑海问题上,协约内并没有提及允许俄国军舰进来,但也没有拒绝俄国渔船的进入。
因此,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以玛利亚为先锋开头,直接通过亚速海建立起属于茨岭渔岸基地。
奥斯曼以‘俄国违反《巴黎和约为理由,告到了英国和法国那里去。’
英国给予了回应,外交大臣如此回答道。
‘情况呢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但具体情况呢,还是要看情况去决定。’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法国这边的回应就更有趣了。
‘根据《巴黎和约,黑海必须保持中立化,禁止各国军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也决不允许黑海内出现俄国海军。’
‘但是!’
‘渔船除外。’
‘至于如何区分是渔船还是军舰,我们将会以吨位进行区分。’
‘只要不超过5000吨位,都能视作为渔船。’
奥斯曼代表目瞪口呆,他举起颤抖的手继续反驳道。
‘这世上哪有5000吨位的渔船!’
法方给予的回答是。
‘你们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就这样,法国以‘合法的重型渔船’,给俄国开了绿灯。
阿芙乐尔号的排水量是6730吨,而这仅仅是巡洋舰而已,与当代最为强大的战列舰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无论是玛利亚亦或是尼古拉二世都十分清楚。
法国给他们开放的绿灯,但也在此添加了枷锁。
不允许超过5000吨的排水量,也就代表法国不允许俄国建立大规模海军。
想在黑海这里建立军事港口?想都别想。
只不过就算法国允许,以俄国现在的经济能力,就算是生产,也颇为费劲。
再说,玛利亚确实只想弄一点鱼雷艇而已。
亚速海最深也就只有14米,别说战列舰了,巡洋舰过来也很容易搁浅。
只有吨位不大的快艇才可以在这里进行快速通过。
鱼雷艇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百来吨的重量可以直接穿过海峡,进入黑海。
如果有人问起,玛利亚还可以说‘我喜欢拿鱼雷去炸鱼’这样的借口。
至于对方信不信,这不是她的思考范围内。
如今,尼古拉二世允许自己在这里建立临时海军,《巴黎和约的核心人物英法二国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既然如此,玛利亚也就有了一个海上交通工具。
以此工具进行横渡黑海,无论是运输兵力亦或是进行补给运送,都十分方便。
而这一港口所要针对的,正是巴尔干半岛和克里木半岛,为未来夺回黑海航海权而做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