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的到来,令大部分干部都为之一振。
尽管Совет组织内大部分的干部都是从基层那里提拔出来,但也有一部分干部是来自布尔什维克。
例如托洛茨基,又例如莫洛托夫。
就连约瑟夫也曾经是布尔什维克的一员,当年的他就是收到了弗拉基米尔的任务前来监视玛利亚。
但也因为这个原因,一时间多了一份奇妙的感觉。
前几年约瑟夫还是他的干部,但没想的事约瑟夫在外与玛利亚一同发展,成为了Совет组织的核心主席。
在身份地位上,双方出现了一个落差。
有些布尔什维克干部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去处理这里面的问题。
就连约瑟夫也比较头痛。
如果贸然将弗拉基米尔拉到主席位置上,其他干部肯定会不满和不甘心,毕竟Совет组织里面的干部,更多的都是基层干部。
但对于这个问题,玛利亚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新职务划分。
又或者说,让弗拉基米尔去当任一个至今为止都没有合适人选的核心职务。
这个职务至关重要,与军事和内政外交平列。
那就是对整座国家的经济调整和大方向的发展。
约瑟夫和托洛茨基二人不用多说,玛利亚在经济法方面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之上,但是要进行实践,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她不是那种开挂的挂壁。
没有突然间出现的系统,也没有震天撼地的超强实力。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去观察和调控。
玛利亚自认为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身份条件和穿越后的先知性优势。
身份条件毋庸置疑,那就是她的皇室公主身份,确确实实地给她和Совет带来了好处和极强的隐蔽性。
先知性优势给为她带来了一定的行动能力。
但是,真的要让他们去进行经济上的建设,那就很难很难了。
就单纯以察里津的一座城市来看。
城市发展和规模大部分都是又约瑟夫也玛利亚二人负责。
他们确实给城市内部的基建和发展带来了初步的稳定。
但是,他们所能做到的极限就是如此。
农业发展有了起色,工业发展也开始起步。
可是这些起步发展得太慢,与玛利亚所认为的速度完全不符。
如今的察里津正面临各种经济上的问题。
首先是失业人口的飚增,然后是工业发展的短板,再然后是资金上的短缺。
即使因为巴尔干第二次战争的爆发,让他们再一次赚取了不少军火费用。
可是这种赚钱方式终究不是长久。
就跟只卖国内自然资源一样,对一个独立的国家而言,只有短期收益,而缺乏了对长远未来发展。
所以在弗拉基米尔到来之后,玛利亚兴奋得跟个孩子似的。
当然,这里面的兴奋必然是有着她对弗拉基米尔的崇拜和喜欢。
‘个人崇拜不可取’,这句话所有人都明白,可是人终究是人,不可能不存在着个人感情。
你可以压制自己的情感,可以减弱自己的心情,口头上也能一直表态,表明自己拒绝个人崇拜。
可一旦看见自己所崇拜的对象之后,那份感情不可能压抑得住。
玛利亚可以很诚实的保证,如果让她看见弗拉基米尔和德胜同志的话,绝对会头脑宕机。
与弗拉基米尔并不是第一次见面,但即使如此,玛利亚还是开心得一蹦一跳,拽着约瑟夫和托洛茨基就往弗拉基米尔那边赶去。
在看见一个小女孩拽着两个大男人,而且还是互相脸臭的大男人后,弗拉基米尔很明显的愣了一下。
因为这场面很奇怪。
奇怪得让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但他还是很快就冷静了。
按理说,他是外来者,但无论是玛利亚亦或是约瑟夫都不会如此认为。
从约瑟夫加入布尔什维克之前,他就是弗拉基米尔最坚定的追随者。
那时候,他还是一名刚加入到布尔什维克的新党员,在进行自己的工作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这些书籍里面有一个笔名让他印象深刻。
笔名为图灵,而图灵本人正是弗拉基米尔。
也就在那个时候,约瑟夫成为了他最忠诚的追随者。
托洛茨基就更不用多说,即使原本的他是普列汉诺夫的编辑人员,但后来对弗拉基米尔的思想更为认同。
在得到了弗拉基米尔的多次提拔和帮助后,他成为了《火星报编辑部内的核心成员。
知遇之恩,让他对弗拉基米尔更为信任,即使有时候还是会与他吵架,但那也不会影响二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玛利亚拖拽着这两个死对头过来后,便立即展开了平等的对话。
他们交谈了很多,也第一次以如此平等的态度和这位伟大导师接触。
约瑟夫此时的心情与玛利亚一样,都是激动无比。
但他相较于玛利亚而言更容易冷静。
在交谈过程中,他说出了自己对察里津的内政经验和心得。
他所注重的秩序,但秩序中也绝对不能够否决掉自由。
在秩序上,他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城市法律,同时也在不断地打击打压黑恶势力。
在对待劳工问题,他制定了工人劳动保障法,尽力维护工人权益。
对待资本家问题上,他会极力打压,同时会增加出更多的税收,将税收用在对城市的发展和改造上。
对待城市发展问题上,他主张扩张影响力,但目前为止他所要影响的范围是高加索一带。
托洛茨基也谈起了自己当前对军事改革上的工作。
虽然说托洛茨基是军事改革上的核心领导人,但事实上,与他一同进行工作的人还有伏龙芝。
如果说托洛茨基负责制定改革的大方向走势,那么伏龙芝就是负责对细节和执行方面的整编整改。
托洛茨基需要打造出一支听从党指挥的军队,伏龙芝就以听从党指挥同时还要保护人民的军队为基础进行建设。
托洛茨基提出建设军队思想时,需要扩张政委的需求量,伏龙芝就在此基础上,对政委要求进行严格筛选。
思想、性格和知识,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同时伏龙芝还在军队政委这一职务中,进行了更加细节的优化。
他首先需要杜绝的,正是那种老旧的战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