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地禁卫军团。
这支军团有五万人,巨大部分都是以奥地利人为主。
相传,这支军团建军在反法同盟时期,为了对抗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卡尔大公组建了这支强大的军团。
直到现在,这支军团依旧存在,尽管人数上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因为这支军团的特殊性,无论是训练亦或是装备都从未落下。
这一次,斯蒂芬提出了这支军团的使用。
按照国家法律,禁卫军不能够离开奥地利。
可法律是死的,斐迪南皇帝却是活生生的。
他给予了斯蒂芬权力,这支禁卫军由他负责。
得到了这支最精锐的部队之后,斯蒂芬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步战术。
而最后一步,则是最重要的国家战争战略。
要想彻底毁灭塞尔维亚,用武力是最难实现,必须由他们国家的人民去负责。
因此,一旦进攻塞尔维亚,他们的第一任务并不是打垮塞尔维亚的军队和占领首都。
最主要任务是摧毁塞尔维亚的所有工厂和农田。
销毁所有基建与生活设施。
“让对方生不如死,远比杀死他来得残酷。”
这就是斯蒂芬的战术策略,让康拉德惊出一身冷汗。
今天是最后通牒的第一天,在这份通牒落在塞尔维亚后,他们高层内部必然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混乱。
为了稳住对方的情绪,并且做出‘斐迪南皇帝是讲理的,只要协商得好,这场刺杀行动就当做意外了。’的友好态度。
斯蒂芬让驻扎在塞尔维亚首都的大使,亲自与塞尔维亚国王见面,并且表达出斐迪南皇帝的宽容大度。
很显然,斯蒂芬成功了。
为了不会引起奥匈帝国不安和误会,塞尔维亚并没有陈兵边界,而是将兵力收拢起来。
而这正好给予了斯蒂芬机会。
五万禁卫军被重新整编,改名为‘巴尔干第一集团军’。
为了达到最快速度,他们放弃了大口径火炮,转而装配了75毫米野战炮的,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塞尔维亚首都而去。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的海军也通过亚得里亚海,行驶到塞尔维亚海域。
这一切都发生在最后通牒的第38小时。
这一切都是来得如此的突然。
在塞尔维亚国王才反应过来时,斯蒂芬的第三步也在这一刻,开始实施。
“命令巴尔干第一集团军,开始进攻。“
进攻命令下达了。
在这一刻,火炮轰鸣。
75毫米野战炮拥有着其他火炮所缺乏的高射速。
五十多门75野战炮朝着塞尔维亚近海城市发起了愤怒的咆哮。
紧接着便是亚得里亚海的战列舰,也同样朝着其他城市和港口发起进攻。
顿时间,巨大且猛烈的火炮瞬间点燃了整片天空。
火炮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预定目标有百分之八十都被摧毁殆尽,塞尔维亚海岸线更是变成了一片火海。
炮击结束之后,留守在首都的士兵立即看见数千名奥匈帝国士兵,朝着他们这边发起冲锋。
由于炮击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让塞尔维亚一时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力量。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国王所在的地方即使是遭到了炮轰,也没有受到太严重的打击。
皇储立即命令士兵们,将国王带走。
这次进攻很显然是有备而来,而这份最后通牒,也同样迷惑了所有人。
塞尔维亚高层想避免战争,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真的无法避免,他们也会尽可能地组织起战争动员。
但是,他们却没想到,奥匈帝国居然会在最后通牒的38小时发起进攻,比最后声明时间还要早上十个小时。
这十个小时是如此的致命,同样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因为在所有人眼中,斐迪南是一位仁慈的人。
在他还是皇储的时候,他就表现出自己的温和。
塞尔维亚国王认为,斐迪南成为皇帝,必然会极力阻止战争。
万万没想到,首先发动战争的居然是他,而且是如此的突然。
看着城市内的混乱,塞尔维亚国王已经放弃了死守抵抗的打算。
他们必须回去,然后重新组建起更加强大的军队,抵抗奥匈帝国的入侵。
塞尔维亚国王带着手下迅速从自己的首都撤离。
对于此事,奥匈帝国的军队并不在意,因为在斯蒂芬的塞尔维亚计划中的,塞尔维亚国王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他的军队和塞尔维亚的工业。
因此斯蒂芬给军队的指令只有一个,对塞尔维亚的城市进行大规模破坏。
然而,在进攻塞尔维亚首都时,也并不是顺利得畅通无阻。
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在离开之前给自己的将军下达了一条指令。
团结起首都内的所有人民,集结军队,对还没有沦陷的地区进行防御性的战术部署。
将军们领命而去,并且召集无数军民。
他们依靠街道和建筑民房,开始对入侵而来的奥匈帝国军队发起反击。
这样的反击注定是徒劳无功,但丝毫不畏惧入侵者的塞尔维亚人民,确实阻挡了很长一段时间。
反观奥匈帝国这边。
第一集团军的初次攻势十分凶猛,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他们就占领了首都贝尔格莱德的百分之三十的地区。
可是在他们继续推进时,却遭到了塞尔维亚百姓和士兵们的阻挡。
城市巷战在此刻爆发了。
塞尔维亚人民的坚韧性是毋庸置疑的。
即使没有枪械,他们也会使用自己的柴刀或者草叉,以一些十分隐蔽的地方发起偷袭。
不少奥匈帝国的士兵死在他们手上。
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塞尔维亚的人民战争当中。
但即使如此,缺乏武器和战斗意识的塞尔维亚人民,还是很快就败下阵来。
特别是奥匈帝国的年轻将领,在得知这座首都仍在抵抗时,便让士兵停止进攻,反而让火炮继续轰击。
轰完几轮后,士兵们才继续推进,如此往复,塞尔维亚首都最终沦陷了。
这消息立即传遍了整个欧洲,并震惊了整个欧洲。
尼古拉二世勃然大怒,他怒斥奥匈帝国这种不宣而战的卑鄙行为。
他需要保护塞尔维亚,俄国必须保护塞尔维亚。
因此,沙皇正式对奥匈帝国宣战。
为了此事,他将所有核心人物都召集到冬宫。
第三公主玛利亚,仍在列车上。
就此,时间来到了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