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约瑟夫:老乡,借你港口一用
争动员已经决定好了。
红一方面军正披着高加索方面军的皮,开始分配军队布置。
只不过正当他们准备分配军队布置时,来自彼得格勒的四名参谋也已经到来了察里津。
这四个人必然是忠诚于彼得格勒,他们不可能迎向察里津政党。
但是呢,现在的察里津在名义上又是沙俄帝国的一份子,他们可不能轻易暴露,至少现在是不可能暴露。
想了一下过后,弗拉基米尔给出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方法。
“既然短时间内找不到解决方案,那我们就解决掉方案中的人。”
他的话立即点醒了捷尔任斯基。
很快,契卡出动了。
他们以‘请你们喝茶’为理由,把这四名参谋完全软禁起来。
这场软禁是绝对性隔离,外界是不可能与他们四人取得任何联系。
为了确保安全和隐蔽性,捷尔任斯基更是让契卡成员伪装出他们与参谋之间的融洽关系。
紧接着就是潜伏在安保局人员的同志,他们将会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一瞬间就解决掉这个问题,弗拉基米尔便开始对红一方面军进行部署。
红一方面军一共有二十七万人。
他需要用八万人的部队前往亚美尼亚共和国。
这八万人重新编制,组成高加索方面对内宣称是亚美尼亚方面军,由约瑟夫为总指挥,领军者是布琼尼,军团政委是伏罗希洛夫。
接到命令之后,约瑟夫便马不停蹄地展开部队组建工作。
仅仅一天时间,这支部队就已经准备就绪,开始出发。
要翻越高加索再到亚美尼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别人一支军团,就算是一支小部队也同样如此。
但这是外人的看法。
自从亚美尼亚独立之后,察里津政府就开始给亚美尼亚共和国提供人员和物资。
为了确保这些物资能够精准无比地运送过去,那时候的约瑟夫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大规模剿匪。
玛利亚的政策偏向于温和,即使是剿匪,也会先派人过去谈判,劝他们投降,如若不肯就会大炮轰炸。
十分温和。
反观约瑟夫,他的手段就比较简单粗暴。
他不会向匪徒是半句多余的话。
在察里津还没有掌控在手上之前,约瑟夫就是高加索这一带最出名的劫匪。
他的效率之高,直让沙俄政府派出正规军去保护运输部队。
可即使如此,约瑟夫依旧是屡屡得手。
就在他成为土匪的那一段时间里面,他了解到高加索地区也有不少土匪势力。
如果说他们只会打劫政府和资本家,那么这些土匪属于是饥不择食,就算是贫农也不会放过。
所以从玛利亚手中接过剿匪任务之后,约瑟夫展开了最快最迅捷的剿匪工作。
他会通过自己对那些匪徒的了解,实施迂回包抄或者大炮轰击步兵突击的手段。
直至高加索地区平稳之后,已经有近乎上万人的匪徒死于约瑟夫之手,投降的人不到五十人。
这是第一件事。
反观第二件事,约瑟夫开始对运输路线进行铺垫。
高加索是一条十分麻烦的地形,地势陡峭,环境恶劣,一开始他们对物资运送,都是通过牲畜进行运载。
但自从玛利亚占领了亚速海的一片港口之后,他们便拥有了海上运输能力。
亚速海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水浅,而且一到冬季很容易结冰。
因此,玛利亚的目光一直都是整片黑海。
当然那都是后话。
在拥有了亚速海这个海上运输之后,约瑟夫便开始通过这片海域,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送到亚美尼亚共和国。
而如今,则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兵力和武器弹药的运输手段。
一大批运兵船已经在港口处就位。
这些运兵船所采用的引擎都是柴油发动机,而且经过玛利亚的特殊要求改造,运兵船前方有一块巨大的钢板,一旦到达指定地点,钢板就会放下成为桥梁。
一艘登陆艇大概可以放下三十人左右。
但为了航程问题,登陆艇在改装上稍微笨重了些许,毕竟要加大油量。
准备就绪过后,一大批红一方面军开始登上港口处的登陆艇。
他们所佩戴的武器都是莫辛纳甘,当然也配置了不少冷水马克沁。
对于马克沁机枪的大规模装配,是玛利亚临走前提出的要求。
“遇事不决,机枪解决!”
这是她的原话,如今已被记录在档案当中。
紧接着就是火炮配置。
因为运输艇的配重原因,他们只能将88炮拆解成零件,通过运输艇一点点运送过去,到了陆地后再进行组装。
目前,他们准备对亚美尼亚方面军配置十门88炮,其余的仍需要一点点运送过来。
然后就是其他重要物资。
在高加索山区生活了这么久时间,约瑟夫对这个地区最为熟悉。
所以他不单要求配置更多武器,更要带多点棉衣。
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弗拉基米尔动用所有人力物力,开始大规模制造棉衣,只为能够迅速运送到前线战士身边。
就在亚美尼亚方面军开始调运过来时,奥斯曼帝国也正朝着亚美尼亚进发。
得知此事的亚美尼亚政府,已经组建起各种防御工事。
首先是在前线处挖出纵深五公里的堑壕,堑壕以弧形的方式把后方给包裹起来。
但很可惜,他们缺乏火炮,但至少还有不少迫击炮。
为了确保火力上的足够,迫击炮都被安排在前线。
他们唯一的一座88炮,已经通过混泥土加固,形成了一个固定且防御性极佳的炮台。
人民公社的军队被整编成第一集团,一共五万人。
亚美尼亚军队被整编成第二集团军,一个三万人。
武器弹药目前为止还算充足。
但亚美尼亚当局头脑还是十分清楚,他们知道单凭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战胜得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因此,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坚守。
等待来自察里津的援军到来。
八月三十日,清晨的黎明缓缓升起。
随之而来的,是轰鸣的炮响。
战争开始了。
在这场战争展开的一瞬间,率先反应过来的是亚美尼亚第二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