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人发起进攻时,北方战线也一同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德军以二十个师的兵力,向着第八集团军发起进攻。
率领十个师兵力的邓尼金,在掩护第八集团军的过程中,损失了接近五万兵力才勉强将他们给带回来。
与此同时,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正在往后不断撤军,他们的损失更多,但至少还能保持编制,而且仍有大部分军队存活着。
但对于第一第二集团军,玛利亚表示无能为力,力之所及之处,只有波兰附近的力量。
霎时间,整座波兰成为了一座孤城,上有德军下有奥军。
幸亏在开战之前,玛利亚就已经将整座波兰改造成一座巨大战争机器。
西北方战线原本的防御纵深在设定中只有十公里,但是在建设时不小心弄多了两公里路,而且还建造了各种固定炮塔。
三个军团被分割成各种小规模部队,都由各自军官负责带领。
华沙总指挥部只给了他们一个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敌军的入侵。
第四集团军的军官还算有用,有不少人就是从军校内正式毕业的,因此在挖堑壕方面,至少不需要玛利亚去特意教导。
但为了能够让堑壕更符合纵深要求,也更能够避免炮击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玛利亚还是将每个师长都叫过来,亲自教导他们如何将堑壕改造成适合进行纵深防守。
师长学会之后就会教导他们的下级军官,下级军官学会之后又会教导他们的下下级军官,以此类推,不断地将这份知识教导下去。
而且玛利亚还给出一个思路。
散兵堑壕要跟自己附近堑壕的连接起来,不需要有特意的图案或者形状,连接起来就行了。
于是乎各种分散在四处的散兵堑壕,顿时间被链接起来。
没有固定顺序,也没有固定规则。
唯一的共同点,便是一致对外,都是面向敌人。
随着堑壕的不断完善,波兰外围的防线已经成型。
因为堑壕是以散兵的形式扩散开来,但每一个堑壕都能通过交通壕互相链接,以至于整个防线战区都变得密密麻麻,四处都可能埋藏着一名俄国士兵。
如果有人在高空俯视下去,便会看到方圆数公里都已经布满了蜘蛛网一般的密麻堑壕。
一条堑壕可能有五人,也可能只有一个人,而这一切都需要敌军去猜测。
他们需要往哪里进攻,又需要派多少人进攻。
一旦攻入一条堑壕战区,通过其他堑壕的交通网络,他们也会陷入俄军的团团包围当中。
加上铺在上面的铁丝网,奥地利人想冲入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整个华沙内的所有工厂都在超负荷地运行着。
或是在生产子弹炮弹,又或是在生产铁丝网和纱布之类的东西。
如此大规模的防御阵地,着实是把南面的奥军指挥官给打麻了。
因为你就算使用大规模炮击,也不一定能造成太多损伤。
要想完全毁灭掉这一片地区的阵地,就必须使用更加大规模且全方面的炮击。
对于这一点,负责前线的参谋军官开始召集人手,展开了一系列的计算和推断。
最后,他们计算出大概需要的炮弹数量。
三十万发以上。
在康拉德对付西南方面军时,他们所携带的火炮有六百多门,炮弹有十万多发。
这十万发炮弹是实打实的充足,着实是把当时后勤还不能完善的西南方面军给打得心态爆炸。
但那时十万发炮弹已经打空了四分之一的炮弹库存。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三十万发的需求量。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指挥官立即向大后方提出申请,这份申请落在了正为头痛挣扎的斐迪南手上。
他没在多想,直接大手一划,让全国工厂投入生产当中。
无论是哪一个民族,都要加入到这场大规模战争里面。
但身为参谋长的斯蒂芬却比自家皇帝更加清醒。
他十分清楚,单凭现在的战况,怕是来不及生产这么多炮弹,于是乎他想德国那边提出了申请。
兵员、武器和炮弹。
这份申请订到落在了法金汉手上。
就以德国目前的军工实力来看,三十万发炮弹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他却不愿意提供,甚至刻意将这份申请给压了下来。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崛起开始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派过去的马肯森也在俄军将领布鲁西洛夫手上吃了败仗,如此一来,他便失去了对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掌控能力。
这是他所不能允许发生的事情。
赢下这场仗对德国而言确实是好事,但对他而言却是一个坏事。
所以他扣下了这份申请,并且回信说‘因为西线原因,暂不能支援’。
这份回信很快就落在了斯蒂芬手上。
他看着这份电报,心中除了诧异之外,便是一股前所未有的担忧。
他担忧,德国高层内部是否出现了分裂。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糟糕透顶了。
仍在进行前线战争的奥军并不知道自己大后方与德国盟友的情况。
在他们眼中,眼前的俄国人就是一群缩头乌龟,可他们却无法下口,正苦得牙痒痒。
特别是他们的装甲列车,那玩意不单火力凶猛,而且还能够快速移动。
每当身为巨兽的装甲列车到来战场,都会给他们正在冲锋的士兵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不是没尝试过对装甲列车进行攻击和偷袭,但因为装甲列车里面存在着不少士兵,导致他们的进攻与偷袭都难以奏效。
眼见自己打不进去,奥军指挥官只能让部队在原地挖堑壕。
堑壕对堑壕,等到后方的炮弹到来。
一时之间,南面战区陷入了僵局。
可相对于南面,西北面的战区则陷入极其可怕的大规模冲突。
为了将第八集团军和其他部队一同接回来,邓尼金所率领的部队连续发起了十次阻击战。
先是骑兵,然后又是步兵,来回骚扰进攻阻挡。
最后,在损失了接近五万人后,才勉强把第八集团军给接了回来。
紧接着就是西北防线的大规模战争。
鲁登道夫早就知道波兰的防线问题,但因为那时候要应对俄军的进攻,导致他们不得不把重心挪了回来,放弃了对波兰的干预。
这次冬季反击战取得了巨大成功,可是这份成功并不完整。
他们需要扩大战果。
当鲁登道夫做出了追击的打算之后,兴登堡给予了一切支持。
紧接着便是兵分两路展开对溃败俄军的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