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红色玛利亚 > 340.布鲁西洛夫攻势与玛利亚铁壁

340.布鲁西洛夫攻势与玛利亚铁壁

无数生命在战场上死去,但也有无数生命正源源不断地赶赴战场。

‘一名俄国厨师的儿子,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去杀死从未见过面的奥地利厨师儿子。’

某位军官在自己的笔记中如此写道。

‘我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俄军,他们就像是从天而降一样,我目之所及,都是他们那灰色的身影。’

另外一名奥军军官这样描绘道。

他为自己的幸存而感到庆幸。

可是,更多的同伴则死在了俄军的枪口下。

前线大溃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斯蒂芬耳中,他对这消息感到了诧异。

从开战到现在,俄军的伤亡人数恐怕已经有四百万人了。

可即使如此,俄军仍旧可以拿出如此大规模的兵力动员出来。

为此,参谋长斯蒂芬对俄国这个战争潜力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他们究竟还有多少人!”

为了应付俄军的大规模反击,斯蒂芬也再一次开启帝国的兵力动员。

无数奥匈人应征而来,他们勉强组织了五十多万人的兵力,朝着前线而去。

但斯蒂芬十分清楚,单凭奥匈帝国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得了俄军。

奥军太弱了。

无论是指挥系统还是战斗能力都不如俄军。

如果给他多一点时间,斯蒂芬可以对奥匈帝国的军事系统进行改革。

但他所拥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咬着牙,他向留守在波兰的德军拨通了电话。

他需要德军再一次给予支援,并且道出这次支援的重要性。

斯蒂芬认为,现在的俄军已经是最后一搏了,只要抗住这次大规模反击,俄军将军陷入自己国家内部的混乱当中,从而失去所有战斗能力。

尽管这只是自己的单方面推断,但斯蒂芬的推测说服了兴登堡。

事实上,在布鲁西洛夫发起大规模反击时,他就已经接到了来自前线的情报。

一开始他并不认为俄军能够对他们造成任何威胁。

可是,当俄军推进到7.2公里,并且对奥军造成极大伤亡时,他这才反应过来。

现在的俄军,是在拼命。

与奥军一同作战的德军已经有二十万的兵力,而他们这支留守在波兰的德军,则有四十万。

面对如潮水般的俄军反击攻势,若想打破威胁,就必须另寻他法。

鲁登道夫不负众望地给出了自己的战略部署。

既然俄军从西南方向发起反击攻势,那么他们这支波兰德军可以侧击俄军,从达到迂回俄军大后方的战略部署。

然后鲁登道夫给出了两个进攻方向。

一个是从格罗德普方向发起进攻,绕过布列斯特要塞,进攻俄国西南方面军的大后方基辅。

另外一个则是强攻布列斯特要塞,与留在南布格河的德奥联军形成前后夹击的钳形攻势。

兴登堡很快就发现了这两个作战部署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布列斯特。

前者要承受布列斯特要塞的袭击可能性,因此危险度极高。

后者要强攻布列斯特要塞,困难度也同样极高。

但是,就连波兰他们都拿下了,兴登堡不觉得一个布列斯特要塞,他们还拿不下来。

而且要塞堡垒战术早就过时了,拥有强大火力的他们,要想夺下布列斯特,并非难事。

于是乎兴登堡做出了决定,强攻布列斯特。

只要占领了布列斯特要塞,那么这支俄军将会被他们给团团包围。

到那时候,基辅也必将落入他们之手。

做好战略部署之后,鲁登道夫便开始集结军队,朝着布列斯特要塞发起进攻。

这支德国波兰方面军本身就佩戴了大量的重火力武器。

他们甚至在调用了一门420毫米克虏伯榴弹炮过来。

只需要做好调整,重演炮轰列日要塞的方式,不出一个月,布列斯特要塞就会沦陷。

可是当他们接近布列斯特时,迎接他们的,是那密密麻麻的堑壕阵地。

在布鲁西洛夫为自己的大反攻做出各种物资与兵力的准备时,玛利亚也开始为自己的防御工事做出各种部署。

堑壕阵地是必然的,这一点毋庸质疑。

但是,德军的火炮实在是过于凶猛。

单凭他们的火力就足够让所有堑壕都化为乌有。

别说是人了,就连地都给你掀起来。

因此,玛利亚不单要进行堑壕工事,更需要布置一些隐蔽性较强的军事基地。

与此同时,玛利亚还跟一群军官琢磨出弹性防御阵地。

弹性防御阵地分别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警戒区’‘战斗区’和‘后方区’。

三个区域之间又会存在着相对应的阵地线。

警戒区与战斗区之间有一条主抵抗阵线,战斗区与后方区则是炮兵保护线。

警戒区的前线营地负责警戒,他们拥有一定量的机枪,提供小规模反击。

战斗区负责提供支援,一旦敌军发起进攻,战斗区内的支援兵力就会加强抵抗阵地线,与敌军交火。

至于后方区就很容易理解。

这里面分别是火炮和预备队的位置,当然也存在着大量的武器弹药物质。

由于防御阵地被玛利亚划分了三个部分,导致整个防御阵地纵深从原来的十公里,扩张到四十公里。

战场宽度也宽到一百多公里。

要知道布列斯特距离华沙也就只有一百多公里远而已。

毕竟是防守战,玛利亚没必要将防守阵线扩张到四百多公里那么夸张。

紧接着就是装甲列车的再一次投入,但他们缺乏高射炮,齐柏林飞艇的威胁历历在目。。

这种76毫米高射炮是上一年发明出来的,经过改装和细节优化之后,俄国已经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生产。

当然,因为是俄国军事工厂量产的,因此它的质量就不用多想了。

尽管如此,玛利亚还是需要高射炮来应对天空的威胁,因此在部署防线时,玛利亚已经向大后方申请了高射炮需求。

这条可怕的防御阵线,最后被邓尼金取名为,玛利亚铁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