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登堡可不敢拿自己的国家去进行豪赌。
在成为帝国参谋长之后,兴登堡就已经发现,德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外强中干的病人。
病得很重,几乎是癌症晚期。
反观苏俄,虽然说因为玛利亚的政变原因,激起了俄国内的各个阶级矛盾。
但是,与德国相对比,苏俄反而能更从容地面对这种情况。
事实上,自从玛利亚宣布废除沙俄君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苏俄之后,全国各地都涌现了各种宣布独立的政权。
有些是当地政府,有些是民族自发,有些是政党组织建立,也有些是各种思想缝合起来的组织。
但无论是哪一种,苏俄都没有过多害怕。
其最大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军队,而且是真真正正经历过血与火考验过的精锐之师。
在玛利亚上辈子的那个历史时代里面,苏俄内战之所以打得如此惨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soviet缺少一支强大的军队。
那时候,无论是弗拉基米尔亦或是是托洛茨基都认为,以民兵制为主,才是最合适的。
可残酷的事实就这样摆在他们面前,以至于到了最后,托洛茨基只能大量招募前沙俄士兵与军官进行战斗。
可即使如此,soviet的军队依旧是以工人为主,导致他们的战力远不如白军。
那时候的胜利,完全是因为白军实在是太烂,烂得过于彻底。
但这个时间段就不一样了。
察里津培养了三十多万名精锐hong军,他们将会成为伏尔加河和顿河一代的主要力量。
然后就是玛利亚的红四方面军与布鲁西洛夫的红八方面军。
两支战绩赫赫的强大军队就摆在这里。
人数上,甚至比白匪军队还要多上很多。
如此一来,真正的优势已经确立。
摆在玛利亚等人眼前的,就是要如何打好而已。
他们不单需要彻底消灭反动势力,更需要把伤亡减少到最低。
正因如此,负责把守东线边界的红四方面军,有着充足且扎实的底气,与德军坐下来好好谈判。
琢磨着玛利亚的各种要求和提议,兴登堡也开始考虑双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单以国家力量去分析,现在德国依旧比苏俄强大。
但德国的敌人也同样更加强大。
况且美国已经宣战了,容不得他们过多分兵。
如此残酷的现实,使得兴登堡在谈判上畏手畏脚。
同时他也幸亏负责这次谈判的人是自己,要不然,恐怕还没开始谈,负责德国方的代表就已经因为压力的原因而被玛利亚给摁着打压。
到最后,兴登堡以‘需要慎重考虑’为理由,暂时放弃了这场《苏德互助条约的谈判。
虽然暂时性放弃,但兴登堡还是达成了些许交易。
苏俄会给他们运送不少粮食,但同时德国也需要派遣一些技术工人过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话是说‘技术支持’,可当他们到达苏俄之后,玛利亚就会将他们物尽其用,尽可能把他们的知识给搬出来。
持续了两天时间,布列斯特会谈结束了
负责代表德国的他们准备离开。
临走前,兴登堡突然间回过了身,他看向亲自护送自己的玛利亚。
突然,他笑了起来。
像个老爷爷一样。
“孩子,这次离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了,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
“会的。”玛利亚认真地做出回答。
那双蔚蓝色的眼眸,仿佛有一团火焰,在里面熊熊燃烧。
“我会一直走下去,即使会背上骂名。”
兴登堡乐呵呵地笑着,然后抚着自己的大肚子,在自己人的护送下,离开了布列斯特。
一直目送对方的离开,玛利亚心中竟生起了一丝不舍。
明明这只是双方之间的第二次见面。
那亲切的感觉,比尼古拉二世更胜几倍。
随着那支德国队伍的离开,玛利亚才收回目光。
这场与德国的交易并不会就此而结束。
即使现在无法达成相对应的需求,但到了未来,德国还是会需要他们。
这是连玛利亚这只蝴蝶都无法改变的命运。
很快,在布列斯特签下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公开了出来。
这份苏德停战条约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世界。
协约国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与谴责。
即使玛利亚推翻了沙皇政权,并交出自己的大部分权力,但是在英国和法国眼中,那时候的苏俄依旧是沙俄,只不过是2.0版本而已。
所以面对国际舆论,英法两国都持有暧昧态度。
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沙俄皇室内的权力斗争而已,所以即使扶持了阿列克谢,也只不过是为了制衡一下玛利亚。
毕竟,相对于听话的阿列克谢,无法掌控的玛利亚更加危险。
但这一次就完全不同了。
苏德直接签了条约。
这份条约立即给英法破防。
你东线直接放弃,那且不是说,西线会打得更加激烈?
眼见情况越加不容乐观,英法便立即标明态度,正式宣布这个苏俄政权是窃夺者。
根据协约国的规定,协约国将会对苏俄进行干预。
身为小弟,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响应了这一干预行动。
同时,由于获得了大量的国际声援,各个白匪政权取得了支持。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响应了声援,由于此时的美国已经答应了参战,因此这支新力军的加入,成为了影响欧洲天平的一枚总要砝码。
一时间,俄罗斯内部涌现出了大量的军官势力团体。
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宣称在布列斯特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一份耻辱。
‘英勇的俄罗斯帝国,绝不会向敌人低头,也绝不会向敌人乞求和平。’
强烈的沙文主义,让他们组织了起来。
原本就是从前线退回来的沙俄军官,这一刻,他们组织了起来,成为了反对苏俄的其中力量之一。
这些势力还不足为虑。
可是,英国居然凭借海洋优势,直接从摩尔曼斯克登陆。
他们先后支援了各个反对soviet的势力,并且以参与者的身份,展开了对这些势力的政权调控。
眼见协约国的物资干预,弗拉基米尔便召集所有人回来。
他们需要进行一场属于阶级的革命宣言。
而今天,正是儒略历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