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撤离让英美联军都懵了。
但很快,这三个团的军官立即以hong军的撤退当做成溃败,并且在军中大力宣传他们的胜利。
“这群俄国人就是逊,我们英勇的英军和美军,才是最勇的!”
这番话,当即拉起了三个团的士气。
他们都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是自己打跑了hong军的攻势。
对此一概不知的伏龙芝,正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首都赫尔辛基
回来后,便立即看到芬兰方面军的三万人增援部队。
负责率领这三万人的,正是以罗科索夫斯基为首的几名将领,他们将会成为伏龙芝的力量,听从他的安排。
至于玛利亚的部队,她将会以后备军的方式留在维堡。
有了如此庞大兵力的支援下,一切都显得格外安稳。
伏龙芝立即对己方兵力做出重新分布。
芬兰有几座重要的工业城市。
虽然说,芬兰的工业能力实在是薄弱得很,而且里面多以木材加工为主。
可无论如何,掌控工业城市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但是玛利亚却做出了一个指示。
率先了解当地民情,然后再做判断。
这句话是罗科索夫斯基亲自带给伏龙芝的,他现在已经是众多团长之一。
伏龙芝对这句话做出了深入思考。
当地民情?
一开始,他只是认为,了解芬兰百姓有没有遭到白军欺负,阶级压迫等等。
但他很快就否决掉这个猜想。
事实上在伏龙芝来到芬兰之后,便立即了解到芬兰内部的国情问题。
在芬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之前,这片苦寒之地就是以木材出口为主要经济来源。
即使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芬兰的工商业也依旧落后。
他们内部的阶级矛盾根本就没发展到俄国内部那般严重。
只不过,伴随着一战的到来,俄国对芬兰的木材与粮食需求就越来越大。
所以相对于地主资本的剥削,芬兰人对沙俄的高强度税收更加厌恶。
得知这一切之后,伏龙芝就立即向彼得格勒反馈信息。
身为彼得格勒决策高层之一的玛利亚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情况。
因此,单纯的了解当地情况,或许并非玛利亚本意。
伏龙芝开始去思考玛利亚所要表达的意思。
很快,一封电报从维堡那边发送过来。
伏龙芝看完之后便恍然大悟地明白了。
他们所需要去了解的并不仅仅是百姓的需求和当地的阶级问题。
事实上,还有芬兰的国情。
伏龙过来之后,就是按照他们俄国革命的方式去进行。
占领工业城市,然后再对芬兰革命。
然而芬兰的工业城市本来就不多,即使是有,也只是一些普通的工厂。
他们这里缺乏重工业。
大部分城市和村庄,都是以伐木工和农业为主。
本来就是资源匮乏的北寒之地,其内部工业发展自然是十分缓慢。
若非靠近彼得格勒,恐怕其内部可能连工业基础都发展不起来。
因此,单凭占领工业城市这一战略,也不足以影响整个战场局势。
伏龙芝立即找到芬兰社会党主席库西宁,经过一番商讨过后,伏龙芝的战略部署立即做出改变。
他们的战略重心将会从城市转为农村地区。
“虽然我们要深入农村地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放弃城市。”
会议中,伏龙芝这样跟库西宁说道。
“现在,我军获得了增援,人数上我们占据优势,武器装备也同样如此。”
“这样的优势下,城市我们要抓,农村我们也要抓。”
“两只手都不能放松,两只手都要抓紧。”
“在城市,我们进行城市改革,力求争取底层人民。”
“在农村,我们展开土地改革。”
“双管齐下,开展北伐攻势!”
伏龙芝的战略意图已经表明了出来。
对此,库西宁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就是他有其他意见也起不到任何效果。
毕竟库西宁所组织的队伍实在是太弱了。
按照伏龙芝的计算,如果没有他的部队提供协助和正面与敌后战场的交锋,恐怕不出三个月,这个芬兰社会党就会以失败作为结局。
所以即使是有意见,库西宁也得憋着。
更何况,在伏龙芝进来芬兰之前就已经表明了他们soviet的态度。
会尊重芬兰,不会干涉他们的国家主权。
单单这一点,对于库西宁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至少比斯文胡武德的资产阶级政府要来得自由文明。
很快,伏龙芝开始部署对芬兰南部的政策。
首先是城市的管理。
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难度,芬兰的大城市本来就不多。
然后就是农村的政策。
根据芬兰社会党的政策发布,他们将会执行社会主义纲领。
没收反对芬兰的大资产阶级和打地主的工厂与土地,解放佃农,建立有工人农民代表参加的各级行政机构。
这一政策发布之后,立即引起芬兰人民的巨大号召。
原本芬兰就是一个以贫苦农民工人组成的国家。
即使是受到了来自那时候沙皇圣彼得堡的影响,其芬兰内部发展所获取的利益,也依旧落在大部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口袋里。
绝大部分工人与农民,都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与利益。
所以,即使斯文胡武德在北方组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依旧拉拢不了太多民众。
但内战从来都不仅仅是百姓的战争。
斯文胡武德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分清楚,战争最需要的是士兵,职业化的士兵。
因此,相对于南方的社会主义政府对底层人民的照顾性政策,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更加倾向于上层阶级的利益。
面对南方社会主义芬兰政府的纲领政策,北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立即做出回应。
他们宣称,绝不会允许一个由疯子组成的政府组织,掌控芬兰的命运。
于是乎,在各方大资产阶级的资金援助与地主阶级的粮食援助下,加上协约国与曼纳海姆组建起来的白军军事势力,其北方势力越加强大。
除去英国干涉军之外,还有不少的瑞典志愿者加入其中。
从原来的一两万人,逐渐演变成七万多人。
而这七万人里面,英军并非主力,但他们带来了白军最需要的武器弹药。
加上军官上的专业训练,白军的力量更加强大。
若非伏龙芝突然杀出,恐怕单凭库西宁的力量,早就被吃掉了。
至此,芬兰的阶级战争达到了空前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