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克同盟打算想利用这个机会,在德国境内发起革命。
如果说,第一个柏林消息只是让玛利亚颇为在意。
那么,这份来自斯巴达克同盟的消息,则成为了这场议会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在获取这份消息的时候,玛利亚便意识到这里面的重要性。
她不可能单独做出判断,因为德国的革命比任何地方都要重要。
所以在获得消息的那一刻,玛利亚就已经将消息传递回彼得格勒。
她需要弗拉基米尔的指示。
可是在等待指示的同时,也必须商量这里面的问题。
斯巴达克同盟想要的革命,是否到了最合适的时候。
上辈子的历史记忆中,斯巴达克同盟能够取得革命的初期成功,最大原因是因为德国的前线节节败退。
由于大部分军队都在前线上,德皇威廉身边缺乏守备力量,无奈之下逃出德国,往荷兰避难去了。
然而,这个时代的德国前线却稳定了下来。
因为这个时空中,二月革命并没有诞生俄国临时政府,也没有出现克伦斯基大攻势。
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社会主义为主的苏俄,并以摧枯拉朽的攻势,完全性碾压了所有白军势力。
这就导致协约国压力骤增。
加上苏俄与德国私底下有着秘密合作协议,这就导致西线战场打得更加焦灼。
所以在这个时空内,协约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德国则勉强稳定了下来。
在如此情况之下,斯巴达克同盟要想掀起革命,又是否合适呢?
唯一知道历史的玛利亚,对此深感忧虑。
她无法判断,依旧拥有核心力量的德国,在面对斯巴达克革命,会以何种态度去应对。
更何况,因为匈牙利革命的爆发,德国已经在柏林这里准备了一些兵力,以便于防备国内左翼革命的爆发。
如此一来,斯巴达克同盟的革命,就更加困难。
再加上现在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匈牙利革命上。
如果斯巴达克同盟革命开始了,他们又是否要分出一半的精力投入到他们那边去。
不,应该是更多才对。
德国可不是奥匈帝国。
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强大帝国,即使到了现在,也依旧拥有着强大的工业底蕴和军事力量。
一旦以兴登堡为首的德国军官,发起了针对革命的武装镇压。
到那时候,他们苏俄又要如何是好。
出兵支援,还是坐视不管。
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最难抉择的难题。
所以在这场议会中,玛利亚着重把这一问题给提了出来。
罗科索夫斯基自然是发表不出太多观点。
他是军人,在军事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
可是让他去接触政治上的问题,他会显得畏手畏脚。
相对于此,莫洛托夫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在一旁学习的苏斯洛夫也能进行更加层次的思考,以便于扩展思维。
而当玛利亚提出这一问题时,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只因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
苏斯洛夫率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出兵支援,必然会破坏现在的稳定,并且会重新加入到这场欧洲战争当中。”
“到那时候,我们可能会重新成为参战者之一。”
“坐视不管,其最后结果必然是以斯巴达克同盟的失败而告终,失去斯巴达克同盟,德国的社会革命将会永久性停滞,除非我们的军队进入柏林。”
“等等!”
就在苏斯洛夫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时,莫洛托夫忍不住问道。
“苏斯洛夫小同志,你为什么会觉得,斯巴达克同盟会失败呢?有我们这样的例子,他们完全可以抄作业地区执行啊。”
苏斯洛夫带着一种无奈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导师。
尔后,缓缓说道。
“我们的革命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拥有真正的军权,而且是精锐的集团军。”
第四集团军与第八集团军都是百战之军。
同时,察里津的红一军也同样如此。
加上玛利亚这个身份的迷惑,让他们能够兵不血刃地生擒尼古拉二世。
然而,斯巴达克同盟不一样。
他们只有工人们的支持,却没有武装力量,没有政治地位。
什么都没有的他们,又要如何战胜还未崩溃的德国政府?
这是苏斯洛夫第一次以自己的角度去进行分析。
虽说略显青涩,却又充满了自己的个人想法。
他不认为斯巴达克同盟能够成功,而且所选择的时间也很不合时。
更何况匈牙利革命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到那时候苏俄分身乏术。
如若再爆发斯巴达克同盟革命,比较与德国撕破脸皮。
莫洛托夫虽然有些不服,但他无法做出任何反驳。
最终只能承认,自己认可苏斯洛夫的判断。
“那么,如果他们要强行掀起革命呢?”
翘着右腿,玛利亚单手托腮向他提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苏斯洛夫也没有丝毫犹豫,他鼓起勇气,认真地回答道。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那就应该从政治层面上进行援助。”
“政治层面?”玛利亚略有所思地皱着眉头。
“是的,我认为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尽可能地给柏林内的同志拖延时间。”
“然后想办法把物质运送到他们里面去。”
“对了,我们在德国那边存在着防疫部门,或许可以通过防疫部门,提前性地将东西运过去,前提是他们需要忍耐住。”
说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说服他们,千万别在这个时候进行革命,时机不对,而且德国仍未完全溃败。”
“在不正确的时间段进行革命,到头来只会成为他们的埋葬之地。”
玛利亚十分认可他的观点。
现在的德国,还不是革命的最好时候。
然而,就在他们还在商讨着这两份来自柏林的信息内容时,彼得格勒那边已经做出了回应。
弗拉基米尔要求玛利亚,尽可能地协助德国那边的同志,支持他们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