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第一天战斗,负责防守的红四军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伤亡。
这份牺牲换来的,是战场上的干涉军士兵尸体。
苏俄的无产阶级在跟英德法三国的无产阶级,在这片雪地上进行着厮杀,实在让人感到压抑。
一夜过去,双方都很有默契地没有发起袭击。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破开云层,洒落在这片战场上。
几只乌鸦落在上面,似是在啄着什么东西。
整个世界都似乎被按下了静音那样,只有画面没有声音。
苏军那边仍在给前线进行着物资上的补充。
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增援部队,正朝着第一道防线支援而去。
负责支援的部队都是默不作声,每一个人眼中都带着一股劲,似是从不疲累,永远都充满精神。
他们知道为何而战,所以他们不畏惧这样的战争。
反观干涉军那边,一天的强攻让他们损失了不少人。
有很多人都是从西线战场上下来的。
他们原本是打算回到故乡后,就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或是种田,又或是去搞点小生意。
奈何他们的命运被上位者所把控,一声令下他们只能再一次踏入充满硝烟的战场。
无数人死在了昨天,而今天又有多少会人死在这里?
一名士兵忍不住,他开始跟身边的人埋怨。
不单是伙食,甚至连一点休息时间都不给他们。
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恼骚也能够理解,毕竟所有人都知道,战场上最多的就是这种声音。
然而这样的恼骚却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共鸣。
他们是有底线和耐性。
如果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地触碰,那么他们的耐性也会一点点被消磨。
所以在这位士兵发出自己的怨言时,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
战场上也并非只有他这么一位士兵如此去抱怨。
有些士兵更是读过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禁书,了解过苏俄的政治观点。
他们开始认为,自己这段时间的牺牲和付出,一点价值都没有。
士兵们更是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而战。
不久之后,协约国这边就出现了不少士兵团体,都是自发性组织,而且没有经过任何批准。
这些士兵团体很快就被发现,毕竟没做过多少掩饰。
为了防止厌战情绪的蔓延,协约国早就做了不少工作,他们严令禁止士兵之间组成团体。
一经发现,必将严厉惩罚。
所以第一批被发现的士兵,很快就被逮住,并且进行了关禁。
本以为可以杀鸡儆猴,却不料这样的事情更加引起士兵们的不满。
士兵们并没有被上级的威吓所吓倒,而是继续性进行士兵之间的团队组织。
一位名叫约翰·谢尔比的英国士兵,更是出色。
他以那天赋般的组织力和感染力,团结了百余名士兵在自己身边,就连他的军官也愿意听从约翰·谢尔比的吩咐。
再说苏俄对英德法都有过巨大帮助。
看似消失的h1大流感病毒,事实上依旧还在,但战争和国际政治所带来的影响远在h1流感之上,以至于媒体宣传开始转向对国际事务与战争上的报道。
但h1大流感所带来的伤害,往往是爆发在基层里面。
在最高峰的时候,苏俄给他们伸出了援手,所以在各国人民心中,苏俄的形象逐渐与‘沙俄’的残暴剥离开来。
正因如此,在这支干涉军里面,就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在打一场毫无意义的仗。
这场仗不单对他们毫无益处,甚至还被要求进攻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我不想昧着良心去做这样的事,我家人不允许,上帝也不会允许的。”
一位士兵如此说道。
“如果要给我做出一个选择,我会立即丢下自己手上的枪,因为我的妻子是被他们救回来的!”
他的话,得到了身边所有人的认可。
毕竟,所有人都不想再打下去了。
于是乎,这些士兵开始学习约翰·谢尔比的方法,重新组织团体,而且都是秘密进行,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显眼。
不单是英国,法国和德国也是如此。
马赛曲的声音和歌词在一起在法军内部出现。
一些基层士兵正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的军官,他们握着枪的手,又紧了几分。
一切的一切,都在这暗潮中涌流着。
如此强烈的厌战情绪,最终在这几天的战斗里面,以极其隐晦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首先是士兵们对自己军官的态度,他们开始学会了说不,有些士兵更是站在一起,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袍泽鼓足勇气。
然后就是对苏军阵地的冲锋。
很多士兵都仅仅是冲到一半,然后就躲在弹坑里面。
能冲到苏军阵地面前的干涉军,几乎是少得可怜,苏军那边甚至都以为自己的枪法是不是变准了,可以千里之外打中敌人。
最后就是部队里面的氛围。
军官们最能感受到这里面的情绪,每一位士兵都似乎在压抑着某种东西,让他们提心吊胆。
军官将这些信息带给了福煦元帅。
当福煦了解到此事之后,很快便知道,这支部队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则会出大事。
他连忙给上级传递信息,希望能立即撤军,而不是继续进攻。
在电报中,他直接说出军队里面的厌战情绪。
再加上西班牙大流感高峰期的时候,苏俄人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帮助,同时也给他们进行了和平宣传,以至于士兵们对苏俄的态度甚至要比自己国家好上不少。
福煦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再继续打下去,很有可能引起哗变。
要知道在西线的时候,法军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法国高层也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但英国却不愿意就这样放弃。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不趁着苏俄还没成长起来就摧毁掉他,到未来恐怕会更难对付。
劳合乔治的话,获得了内阁大部分人的支持。
最终,在英国的劝说和压力下,法国最终撤销了撤军的打算。
得知上头不允许撤兵后,福煦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
苏军并非不可战胜,苏军的战力和战时物资储备也远不如英国和法国。
可是,苏军最强大的永远都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他们对人心的把控。
这就是福煦最担忧的事情。
看着远方的苏军阵地,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