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当意共和黑旗军开始进军罗马时,意大利当局是震惊的。
由于军势太大,有不少资本家已经带着自己的家产离开了,跟国王共进退的人不能说没有吧,只能说真的没有。
国王开始向自己的将军询问道,是否能组织更多的军队去进行镇压。
毕竟罗马是他们的首都,首都内的军队很多。
然而,将军们却给出了一个冷冰冰的回复。
“军队是忠诚的,但不要试图检验他们的忠诚。”
这番话当即敲碎了国王的幻想。
意大利的士兵待遇其实并不高,在一战期间曾经出现过因待遇太差而引起的哗变。
尽管这场哗变远没有法军和英军那般厉害,直接毙掉自家军官,并且炮轰自家指挥部。
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依旧巨大。
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曾经想过,给士兵们增加待遇,但这样的设想很快就被资本家和总理首相等人给劝阻了。
“如果我们给士兵们涨薪水,那么我们的财政就会出现动荡,我们的国家会陷入经济危机。”
最终,国王妥协了,这就导致士兵们本应获得了待遇,无法提高,甚至在战后还被削减薪水。
这件事很快就被提了出来,而提出这件事的人正是墨索里尼。
一直以来他所争取的对象都不是无产阶级,而是中产阶级与军人群体。
身为军饷被削减的受害者之一,墨索里尼以感同身受的方式,渲染了意大利内的所有士兵。
如此一来,意大利内部的大部分士兵都成为了隐藏威胁。
进攻米兰的情况就是一个例子,米兰城内的士兵不单没有反抗,甚至把市长给绑了起来丢到墨索里尼面前。
由此可见,将军们的建议并非毫无道理,国王不能对军队的忠诚太过信任。
可是,首相焦利蒂却给了国王另外一个建议。
“我了解墨索里尼,他可能是社会主义者,但他更是一位野心家,如果国王陛下您向他投降,或许能保留王位,从而减少伤亡和损失。”
国王妥协了,并且向墨索里尼发送了一份电报。
“国王召您速来罗马,拟将组阁重任交付于阁下。”
当这份电报被葛兰西知道之后,他便火速赶到墨索里尼面前。
可是,当他推门而入之时,隐匿在昏暗灯光之内的墨索里尼,正死死地抓着这份电报。
他的目光,在微弱的灯光下,出现了挣扎。
一股不祥的预感从葛兰西心中浮现而出。
“这是一个局,如果你过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这是葛兰西对他的担心,但同时,内心的不安并没有说出来。
一直以来玛利亚都向他警告,必须提防墨索里尼,因为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主义者。
那是一个混杂着社会主义左翼革命色彩和独裁野心家的人。
复杂的一面让人无法猜透他心中所想,所以墨索里尼必须提防。
这份警告让葛兰西不禁担忧了起来,万一呢?
万一墨索里尼真的要走上背叛的道路上,那么他们又要如何去掀起反抗之路。
要知道墨索里尼的黑旗军规模已经扩展到一个军的实力。
这可不是开玩笑,就连米兰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墨索里尼的头像。
已经有人开始宣称,墨索里尼是意大利的救星,他将会带领着意大利走向社会革命。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葛兰西只能劝说墨索里尼,希望他可以冷静下来。
然而,昏暗的灯光下,墨索里尼将自己的眼眸却深深地隐藏在眼眶的阴影之内。
看不到他的眼神,也看不到他的视线。
那股不安越发强烈,葛兰西已经察觉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水。
他轻轻握着拳头,如果墨索里尼真的要再一次背叛革命,那么他将会成为意共的敌人,即使在此之前双方是如何友好合作。
就在葛兰西担忧之际,墨索里尼却站了起来。
一步,一步。
他逼近到对方面前。
黑色巨大的身躯,仿佛黑洞那般让周围的光线都逃逸不了。
他就这样站在葛兰西面前。
然后,伸出了手,重重地按在葛兰西肩膀上,如万钧之力似的,让葛兰西感到了一阵强烈的压迫感。
“放心吧,我的盟友,我自始至终都是意大利的社会主义者。”
按在葛兰西肩膀上的手,紧了几分。
尔后他松手而去,离开了这间昏暗的木屋。
不知是否错觉,在他踏出木屋的也一瞬间,这里有变得明亮了起来,仿佛刚才的昏暗都是错觉。
葛兰西下意识地回过头去,他看向自己身后,此时的墨索里尼已经离开了,但他残留下来的压抑感依旧不散。
这份担忧终究是在第二天被验证了。
只不过,葛兰西的担忧与第二天所发生的事情略显不同。
墨索里尼确实是回应了国王和首相焦利蒂的邀请,他将会前往意大利。
这份回应确实让首相焦利蒂和总理法克塔感到兴奋。
如果谈判可行,或许能再一次拉拢墨索里尼。
即使谈判不成,来到罗马的墨索里尼也会被他们给包围,无处可逃。
无论如何他们都赢了,赢麻了。
可是,就在墨索里尼回应了邀请的第二个小时,他向自己的黑旗军各位军官发送了一份命令。
命令内容只有一句话。
“骰子已经掷下。”
黑旗军明白了。
当天下午,三万黑旗军跟着墨索里尼一同进入罗马,他们将会改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