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发生在非洲内陆的战斗以一种大家都能想象得到的方式开始了。
率先掀起战斗的人是刚果布。
由于法国人不希望看到刚果金做大,但又认为,殖民地法军分得太散,真要打起来,恐怕会引起苏俄警惕。
所以,他们使用了最常规的手法,鼓吹周边的部落民族,让坶他们去进攻刚果金。
获得了法国人的武器支持之后,这群不分青红皂白的部落,便开始对刚果金发起进攻。
刚果布境内也被征用了大量的黑叔叔,于是乎,一支五百人的大军齐集于一片荒地之间。
伴随着一声炮响,在法国人的煽动下,这群黑叔叔朝着刚果金阵地前进。
对于这场进攻,铁木辛哥早有预料、
为了确保情报的准确性,铁木辛哥几乎在边境的荒凉地区建立了几个哨点。
防止哨点被端掉,铁木辛哥很有开创性地对哨点进行伪装。
有些哨点几乎被伪装成了一棵树,有些哨点则是用黄土来覆盖,远处来看就像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土坡,完全看不出任何端倪。
就这样,这五百多人很快就被哨点察觉到,并且以浓烟的方式传达敌袭消息。
铁木辛哥一看,当即明白这是一场立威战斗。
本打算利用堑壕来作战的他,不知怎么的,想来一场更加血腥的战斗。
“如果一名士兵没经历过血腥的近距离战斗,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成长得起来。”
当年的芬兰内战中,伏龙芝元帅就说过这么一句话,而这句话被他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如若无法见血,那么他们就无法成长。
当然,铁木辛哥并没有过分期待这群黑叔叔的战斗意志。
让他们学习拿破仑的阵列或者朝着敌人发起冲锋而不溃散,这基本是痴人说梦。
因此铁木辛哥他们的战术只有一个。
伏击。
他专门调出一百五十名士兵出列,留下一百五十名士兵在堑壕里防守。
被特意挑选出来的士兵,将会被分发一把砍刀一把比利时步枪和三十发子弹。
铁木辛哥也不含糊,他不给自己的士兵准备作战的预警消息,仅仅是带着他们穿过森林,一点点摸近对方的队伍。
当他们靠近了刚果布的队伍时,铁木辛哥没有半点犹豫,直接就下达了进攻指令。
一声口哨,这些黑叔叔本能性地朝着前方开枪。
别说说有没有打中人,反正声势是打出来了。
突然间炸响的枪声,打破了这片沉默的森林,紧接着,在铁木辛哥的大吼下,这群黑叔叔也一同冲了过去。
每人三十发子弹,打完一轮后也不打算上弹了。
狭路相逢黑叔叔胜,手拿着大砍刀的黑叔叔们大声叫喊着听不懂的话语,然后对前面冲了过去。
在语言上,他们之间确实是出现了巨大的障碍。
但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他们听懂了一种声音,那就是口哨。
一旦口哨吹响,他们就会朝着铁木辛哥所指向的方向前进。
当然,还得看铁木辛哥手上拿着的是什么东西。
如果是铁锹那就是去挖堑壕,如果是饭碗那就是去吃饭,如果是大砍刀那就是冲过去,把里面的兔崽子全宰了。
不得不说,不愧是原时空中的苏联元帅之一。
如今,年轻版本的铁木辛哥正值巅峰,他以这种方式弥补了双方之间的预言差异。
伴随着黑叔叔们的呐喊冲锋,刚果布的黑叔叔都被吓坏了。
一开始的枪声就已经让他们紧张得抱头鼠窜,而如今这一百多名黑叔叔所大吼出来的冲锋声,更是让他们感到惊恐。
烈日下,鲜血四溅,血肉横飞,各种胳膊腿到处乱飞。
卡萨姆所安排的边防军本来就是很强壮的男性,放在其他部落里面,都是属于负责捕猎的青壮年猎手。
无论是胆量亦或是身手,他们都是有的。
反观对面那五百个敌人,基本都是乌合之众。
而且由于缺少铁木辛哥这种猛男军官的训练,一旦出现溃败迹象便会迅速蔓延,然后在短时间之内,五百人溃散而逃,逃得飞快。
所以,即使铁木辛哥的一百健壮黑叔叔气势如虹,但事实上死在他们手上的人,只有不到五十多人。
其他的人基本都逃光了,没逃走的都成了俘虏。
士兵们原本想处死这些俘虏,他们都已经把刀递到俘虏脖子上。
奈何,铁木辛哥强行制止了这一行为。
语言不通没关系,铁木辛哥的怒目而瞪,着实是把这群黑叔叔给吓了一跳。
这段时间里面,铁木辛哥可是用自身的强大,让这群黑叔叔深深折服。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这群家伙思想太淳朴了,必须用拳头才可以给他们讲道理。”
这番话深得玛利亚认同,因此也就放纵铁木辛哥了。
至于这群俘虏则另有他用。
不杀俘虏是原则,这一点无论用在哪一个地方都要执行下去。
只不过,俘虏的作用并不局限于体现苏俄的公平态度,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作用在里面。
分化他们内部团结,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说,殖民地内的民族问题基本不存在团结这一说法,但没有团结不要紧,最主要是能够加剧他们内部之间的矛盾和互相猜疑。
殖民者与被殖民者本身之间就是一个猜疑链。
摆在刚果金面前的任务,便是如何加剧他们之间猜疑链。
这问题,落在了苏斯洛夫身上。
苏斯洛夫给出了一个建议,而这一建议立即被玛利亚采纳。
“先区分这些俘虏是哪一个部落的,然后将他们分开监控。”
“分开之后,分别使用威吓、优待、劝降、冷暴力等手段,而且这些手段要分别使用,使用的过程中,要透露出对其他俘虏的不同态度。”
“例如给a部落是威吓,威吓的过程中透露出对b部落的优待。”
“但事实上我们给b部落的手段是劝降,而劝降的过程中,我们透露出c部落已经投降,可事实上我们对c部落是冷暴力。”
“如此一来,便可以一点点加剧他们之间的矛盾,猜疑链必然会加重。”
当苏斯洛夫说出自己的计划时,玛利亚便立即联想到一个心理名词。
囚徒困境。
利用囚徒困境,从而分化他们之间本就不怎么牢固的‘联盟’关系,然后再加剧他们之间的猜疑。
这个方法迅速被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