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更是如此。
在得知捷尔任斯基有意来调查己方势力时,所有人都沉寂了。
他们不再出声,不再冒险。
就仿佛,他们就从未存在过一样。
邓尼金更是下达了最高指令,取消任何行动,执行最高的保密措施。
这个玛利亚派别中,布鲁西洛夫与邓尼金就是最高负责人,而他们身边的军官也同样地位不低。
他们二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心目中的红色女沙皇。
然而,这玛派的两位首领之一布鲁西洛夫,他的思想出现了一些变化。
为了援助摩洛哥的独立革命战争,玛利亚需要挑选将领,布鲁西洛夫自然是她第一个选择的对象。
那时候,玛利亚与他进行了一番交谈。
在这番交谈中,布鲁西洛夫毫不掩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如果玛利亚有这样的想法,布鲁西洛夫即使是牺牲自己这条性命,也会把她推上这个位置上。
可到了最后,布鲁西洛夫却被玛利亚给说服了。
自那天起,布鲁西洛夫便没在多管玛利亚派的事情,他甚至想退出这个组织。
然而,那股继承于旧沙俄时代的沙文主义思想,依旧在布鲁西洛夫心中徘徊。
正如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布鲁西洛夫心中的沙文主义与其他人不同。
他更倾向于爱国爱民,所以他比邓尼金等人更加认可gc主义思想。
但那是建立在他的沙文主义倾向。
因此,即使他被玛利亚给说服了,也依旧坚定着自己的想法。
只有玛利亚才可以带领他们。
即使不做红色沙皇,不重新建立君主俄国,她也同样可以成为苏联主席,从而建立起一个超级大国。
奈何,他的所想都与玛利亚的想法背道而驰。
“我不想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更不想让苏联成为红色沙俄,苏联是苏联,她只能是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一个没有任何地理民族色彩的国名。”
奈何,她的这番话并没有被玛派所重视。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状。
本应拥护玛利亚的玛派,此时此刻,却违背着玛利亚的意愿,去做他们认为玛利亚所希望去做的事情,而事实上却是在与玛利亚真实意愿背道而驰。
可惜,这一切都在他们的隐秘中执行着。
布鲁西洛夫确实逐渐淡出玛利亚派,可即使如此,他依旧拥有巨大的话语权。
特别是在不久前所爆发的国家主席继承人这一事情上,布鲁西洛夫就公开宣称,他会鼎力支持玛利亚。
他的话语被《真理报登载在报纸内。
但这都只是被看作为对玛利亚的支持,毕竟布鲁西洛夫与玛利亚从沙俄时期就是师生关系。
支持一下自己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随着捷尔任斯基的突然介入,玛派立即缩紧了。
他们的联系,只能以电报密文的方式互相传递。
又或者是几个人之间的秘密接头,打通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一次秘密会议中,一位原第八集团军的军官却提出了一个想法。
“契卡很强大,捷尔任斯基很危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我们的势力也绝对不弱。”
“玛利亚殿下教导过我们,如果需要打赢一场敌我悬殊的战争,游击战术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而游击战术的核心便是,化整为零。”
这句话,道出了他们即将要去做的事情。
那就是派出人员,反潜伏到契卡部门里面。
英国军情六处多次想派间谍潜入契卡都失败了,那是因为他们是契卡一直所提防的对象。
然而,同为苏联人的他们,再加上有邓尼金和布鲁西洛夫等人的推荐,要想到契卡部门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旦进入情报部门,他们就能转被动为主动。
邓尼金开始构思这个战略思路。
为了获得支持,邓尼金直接找到了布鲁西洛夫,毕竟在整个派别中,他的地位与自己一样高,甚至还要高上些许。
然而,当邓尼金找到了布鲁西洛夫时,得到的回应十分平淡。
他说道。
“我支持玛利亚,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人,如果她愿意复辟我会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
“但如果她不愿意,我也绝不会强迫。”
“因为我尊重她的选择,她的选择便是我的选择。”
这番话,说明了布鲁西洛夫的立场。
继承人事件中,布鲁西洛夫会去争取,可当玛利亚宣布自己并无意愿时,他就立即停了下来。
可是,这样的回应却让邓尼金十分不满。
“将军,当年我们可是立过誓言,一定要让玛利亚殿下成为俄国之主,难道你忘记了吗?”
“我从未忘记。”身体本就不适的布鲁西洛夫,开始微微喘息。
“但我也说过,那是建立在玛利亚的意愿基础上,她的意愿是让俄国变好,既然如此,我们再继续做下去,必然与背离了玛利亚的意愿。”
“那是因为殿下她被蒙蔽了!”
“被蒙蔽双眼的人,是你们!邓尼金阁下。”
话,说到这里,双方的争论便没有了意义。
布鲁西洛夫直接请客离开,邓尼金却带着凝重的眼神,离开了此处。
这次交谈并没有人知道,布鲁西洛夫也很称职地隐瞒了二人之间的谈话。
在他心目中,邓尼金是一位理智的军官。
即使他还抱有沙文主义色彩,但他是一个识得大体的人。
对玛利亚的忠诚度上,邓尼金可谓是第一人。
因此,布鲁西洛夫并不在意他与邓尼金之间的矛盾,只要他继续对玛利亚保持忠诚,一切都好办。
是的……一切都好办。
三天后,黑云密布,似有大雨将至。
一声噩耗传入玛利亚耳中。
布鲁西洛夫将军,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