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从未怀疑过眼前之人的能力。
她是罗斯福所认识的唯一一个女性核心领导者,尽管双方立场不同,但也仅限于立场。
‘道威斯计划’的大会中,罗斯福也了解到里面的一些细节,特别是玛利亚与丘吉尔的辩论。
这场辩论,媒体们都报道了出来,然而更多的详细细节却没有写出。
并非不愿意写,而是因为缺少记录装置,加上玛利亚的语速过快,内容复杂,导致他们的笔录很难跟得上。
最终刊登在报纸上的内容,只是他们的一些粗浅理解。
然而罗斯福却看到了详细完整的内容。
在那场大会中,大银行家道威斯确实是代表着美国,但去往德国波恩市的人,并不只有道威斯。
霍普金斯也在现场,他以‘辅助人员’的身份加入其中。
身份是‘辅助人员’,可事实上,他就是帮罗斯福去探查这场决定德国经济复苏命运的大会内容。
该说不愧是霍普金斯,尽管在用手做笔录方面不如记者们,但他的记忆力却比其他人都要强。
因此,他可以凭借个人的超强记忆力,对丘吉尔与玛利亚之间的辩论进行记录。
这份记录最终交落到罗斯福手中。
而他则为二人的辩论感到惊叹。
丘吉尔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是肯定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今的工业发展,促进了每一个国家的高速进步,其发展规模甚至比之前任何时代的总和都要快速庞大。
但是,玛利亚却丘吉尔的观点嗤之以鼻,最终自己的逻辑和辩证,压倒了丘吉尔的理论。
大会中的辩论内容罗斯福都看完了。
正是因为这份内容,罗斯福在关于制度上的理解,更加的灵活变通。
现今,玛利亚来到了美国,甚至拜访到自己这边来。
有如此机会,罗斯福自然不会放过。
所以在与霍普金斯的交谈中,罗斯福突然间转过头,将话题丢到了玛利亚这边来。
对于重心的突然转移,玛利亚确实是吃了一惊,但心中并不在意。
这样的讨论,玛利亚就进行过不止一次。
稍作思考之后,玛利亚决定改变一下这个话题的交谈方式。
看着罗斯福和霍普金斯,玛利亚开口问道。
“富兰克林,你认为现在的美国消费形式,正处于一种怎么样的阶段?”
以疑问来回答疑问,这种方式让罗斯福愣了好一阵子。
他的意图就是在玛利亚嘴中获得咨询,却没想到对方会将问题重新踢回给自己。
那么,现在的美国又处于一种怎么样的阶段?
这一刻,罗斯福陷入了沉思。
相对于罗斯福的沉思,霍普金斯则直接回答道。
“是一种活动形式,具有大众的代称,是由大众的需求和他们所需要满足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
“在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
“如今的消费社会中,生活内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无物不可被消费’成为了合理的价值,因此消费社会是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论据。”
“而且消费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和个人身份上。”
霍普金斯持握着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自己对消费主义的理解。
他认可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社会发展,特别是贷款文化的盛行,那是极大推动社会经费发展的一大途径。
跟一开始的辩论一样,罗斯福对此又一次做出自己的批判性否定。
“以我的社会学观点来看这很不妥当,现在的消费主义是必须建立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然而消费主义会造成公民社会的消逝。”
“因为对于社会而言,一位公民不能积极消费,拒绝贷款消费,那么他就不算是一位好公民。”
“再看向现在的阶级分层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民的生活就更是不堪入目,我们所能接触到的都是上层人物,却忽略了底层人民。”
说完,罗斯福重新将目光投落在玛利亚身上。
既然身在资本主义的二人无法在此得出答案,那就从社会主义角度去分析。
而玛利亚,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看着罗斯福带着期待的目光,玛利亚犹豫了一阵子才开口说道。
“其实,你们二人说的都没什么问题。”
“霍普金斯是从国消费主义这一单独概念或者浪潮去分析,并认为这可以通过个人自律去解决。”
“富兰克林你则是通过社会学去入手,从现在美国的贫富差距和阶级不平等去分析问题。”
“单从这两个切口入手都没问题,但对我而言并不完整,因为这还没涉及到消费主义的本质。”
说完,玛利亚掠过霍普金斯,转而认真地看向罗斯福这边。
“富兰克林,你知道消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吗?”
“一个社学概念。”
玛利亚摇了摇头。
“那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强大的变种形式。”
霍普金斯疑惑不解,而罗斯福则陷入了沉思。
他确实看过《资本论,但因为要参与竞选,导致他的空余时间不是很多。
直到现在才有很多时间去阅读更多著作,但《资本论也就看了一点而已。
可即使只看了一小部分,他也开始理解到玛利亚话语中的意思。
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变种形式。
这句话,给了罗斯福一种很不妙的感觉。
抬起眼眸,罗斯福带着疑虑的语气问道。
“类似于宗教?”
“对,而且还是一种扭曲且全新的拜物宗教。”
玛利亚一边认可着罗斯福的理解,一边在心中赞誉对方的脑子。
该说不愧是p社必ban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