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之中。
听到朱允炆的问题,秦湛没有感觉到一丝一毫的讶异,而是淡然的说道
“允文,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之大的,不会出现天下各地同时遭灾的情况。”
“你居中原,而我居江南,中原灾则调江南之粮赈之,江南灾则调中原粮赈之。”
“纵使中原、江南皆灾,亦可调蜀中、湖广之粮赈之。”
“这也是为什么从古至今,天下百姓莫不盼望天下一统的根本原因!”
“这不是什么王侯将相的宏图霸业。”
“而是出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所导致的必然选择!”
“所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亦是如此!”
“当土地兼并达到极致之时,活不下去的佃户便会揭竿而起,此即天下之分!”
“当战乱日久,士绅死伤大半,大量土地可供百姓活命之时,百姓便会盼治若渴,此即天下之合!”
秦湛话音刚落。
而在秦湛面前的朱允炆眼中已然写满了震撼。
他不是不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那些名士大儒,将此归咎为天意,将此归结为气运。313
而秦湛却给了朱允炆另一套解释。
不仅如此,这一套解释,不像是那些名士大儒所说的那般晦涩难懂且又饱含玄机,反而是通俗易懂且条理清晰,最重要的是。
更加的容易令人信服!
朱允炆的眉头紧锁,盯着秦湛犹豫良久之后才问道
“师公,历朝历代的朝廷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虽然有时百姓确实得以活命。”
“但天下的百姓,仍旧还是会流离失所啊。”
秦湛的话锋一转,悠悠的说道
“这么做了,但是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只是得到了缓解,说明这么做,只是治了标,而没有治本。”
“公家要做的,标要治,本更要治!”
“所以要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方可对症下药!”
说罢,秦湛面朝朱允炆继续说道
“我们所有的条件都不变化,把第二个故事继续下去。”
“经过第二年的灾荒,老刘家的二十亩地已然都成了你的土地,但是这个时候你的存粮已然(beb)耗空,允文你会怎么做?”
听到秦湛的问题。
朱允炆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自然是继续省吃俭用的存粮,万一明年又有了灾年呢!”
“不错!”
“但是灾年不会连续多年发生,直到第三年时,你们村子终于迎来了一个丰年。”
“你依旧省吃俭用,但是你吃惊的发现,仅仅一年的时间,你就攒下了往年用数年时间才能攒下的粮食。”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老刘交给你的租子以及老刘还给你的粮食。”
“等到第四年时,村子又一次迎来了大灾。”
“这一次,你还是如同以前那般,免去老刘一家的田租,同时你还借给了同村的老张、老李一笔粮,并将他们家中的田地作为了抵押。”
“最终不出所料,第二年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天灾,但是老张跟老李两家人仍旧没有拿出足够的粮食还给你。”
“直至此时,允文你已然有了八十亩土地!”
“你已然不在需要亲自耕种,也不需要节衣缩食,每年就能轻松的攒下一大笔的粮食,这个时候,允文你会怎么做?”
听到这里,朱允炆的眼前不由得冒出了一道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