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卷,是大宁帝国科举考试独有的一种风气。
最早源自于官员举荐制度。
大宁帝国建国初期,为了稳定官僚集团,前面几任皇帝都给予了三品以上大员举荐人才进入朝堂的权利。
后来昭元帝废除了举荐制度,全面实施科举考试制度。
再后来,文官集团发展壮大。
相对公平公正的科举考试制度,让他们无法满意。
于是就有了投卷。
投卷不是制度,而是一种风气。
参与科考的考生会将自己的文学创作,诗词歌赋,政论策谏,投递给朝堂上的某些重要文官,尤其是那些参与出题、监考、审阅的文官。
如果真的才华出众,那么在科举考试的过程当中,该考生就会得到重点关注。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表面功夫。
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所谓的投卷实际上就是贿赂?
历代帝王想过改革,废止投卷风气。
但至今为止,收效甚微。
即便是明令禁止参与出题监考审阅的官员与考生在考前有任何接触,也无法废止投卷风气。
考生们可以不直接与参与出题监考省略的官员接触,但是绕个弯找其他的官员就可以了。
有一任皇帝想过明令禁止投卷。
但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大力反对。
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投卷是考生展示才华的一种途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某些考生因为发挥失常从而遗失人才。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所以在不动用强权的情况下,确实没办法废止投卷。
到现在,这个风气已经发展成为了所有进京赶考的考生,无一例外都会向自己要靠拢的文官投卷。
而且这些考生在投卷的同时,还有着拜师的想法。
有了师生名义,以后在官场上也能得到一些关照。
周怀渊坚信,吴羡进京赶考的时候肯定也投卷了。
而这个被投卷的对象,必定是吴羡想要投靠的某一位官员。
从这一条线上走下去,或许会有所收获。
周福苦着脸说道:“回老爷的话,那吴羡的确是投卷了,但却是投在咱们这里。”
“什么?”
周怀渊傻眼了!
这意思是当初那吴羡居然还想要投靠自己吗?
“我怎么毫无印象?”
周福说道:“那吴羡是一个穷鬼出身,拿不出什么东西来,直接被门牙子赶走了。”
正常!
一个穷鬼,确实没资格进自己的门。
只可惜,要是早知道这吴羡这么麻烦,当初就应该让他进来。
“回头把那个门牙子给我打死。”
周怀渊狠狠地说道。
周福又道:“去年就已经打死了,因为老爷您进门的时候不小心被他绊了一下。”
得,有气没地撒。
周怀渊憋闷。
“算了,还是说那吴羡!我这里没有投成,他就没去别的地方?”
“去了,黄耇黄大人府上,郭文涛郭大人府上,都没成,到后面干脆放弃了。”周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