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冬。
“朕经营天下数十年,
事事按古有绪。
维宫城前昂后洼,
形势不称,本欲迁都。
今朕年老,精力已倦,
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
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
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这一年,朱元章在病痛之中,在祭光禄寺灶神文中,写下了如此文章。
燕京城。
周易看着印刷在报纸上的文章,轻声叹气。
朱元章的确是日薄西山了。
文章之中,透露出了一股暮气。
充满着无可奈何。
不过,这也倒是把京城的位置,确定了下来。
燕王府。
周易上一次在燕京城中,没有见到燕王朱棣,这一次算是见着了朱棣本人。
朱棣上下打量着周易,轻声问候着:
“周先生,远来辛苦。”
周易点了点头,先向燕王朱棣讲述了奉皇命,出京巡查。
巡视新一版《大诰在各地执行情况,来到了燕京,期望燕王朱棣能够配合周易的行动。
朱棣听着周易的话,连连点头。
不过却委婉地拒绝了周易所说,只是说朱棣作为藩王,并不参与到地方的管理之中。
周易明白,朱棣的话并非仅仅是推脱的行为,而是这句话中,的确有着一定的道理。
朱元章吸取了前朝的经验。
对于藩王,并没有向汉朝一样。
给予藩王对分封地域完全的政治管理权力。
而是仅仅保留了军事权力,和一部分经济权力。
力图作为大明朝的尖刀和屏障。
燕王朱棣将周易请到了府邸之中。
两旁仆人献上香茗。
周易和朱棣说了会燕京城的天气。
周易开口问道:
“上次在燕京城中,见到了一位奇异的僧人,名曰道衍,燕王殿下可有印象?”
朱棣眉头微皱:
“此人是父皇赐给我的僧人,为我等祈福增寿。
近些天,不曾来我的府邸做法事。”
周易听着朱棣的话语,心中好笑。
没来做法事,可没少劝你朱棣谋反吧?
周易明白朱棣话里面的意思。
朱棣是在跟道衍和尚划清界限。
道衍这个人,是朱元章派给我的。
这些天没来做法事,言下之意,就是我们不熟。
不论那道衍和尚说了什么,都不要往我身上贴。
周易笑着点了点头:
“这位道衍和尚可是个奇人,今日我定然为燕王朱棣引荐一番。”
燕王朱棣脸上也不显得尴尬:
“道衍此人,我倒也听过几次他讲经做法,的确是一个功力很深厚的大师。”
周易没由朱棣分说。
连拉带拽地把朱棣请到了道衍和尚的庆寿寺中。
道衍和尚正在庙中敲木鱼。
看着朱棣和周易一起进来。
还给朱棣和道衍互相引荐,尴尬地接连敲了几下木鱼。
周易看着朱棣和道衍二人,明明很熟,但还要装着并不是很熟悉的样子,心中偷笑。
周易看向朱棣,说道:
“上次我前来庆寿寺,道衍大师曾经和我说,要联手把燕京城变成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