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从李自成义子开始 > 第216章 议和事泄

第216章 议和事泄

“素闻兵科给事中方士亮不思体恤国势艰危,只以私心度国政,专事捕风捉影,党同伐异,对大臣肆口攻计,混淆视听,殊为不堪!朕屡屡容忍,以期此辈尚有一分廉耻之心,却不料愈发猖獗,本应拿问,以振纲纪;始从宽处,以冀悔悟。着罚俸三月,并交吏部酌调往边远行省效力!钦此!”

一番话却是写得酣畅淋漓,只是正要交给小太监前去宣读口谕时,崇祯却又犹豫了,他看了一眼手谕上的语句,顿时又觉得有几分不妥。

原因无他,方士亮是言官。

在大明朝,言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体系,他们大部分人的品秩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赋予了言官十分重要的职责,即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官员的私人生活,几乎都处于言官的的监察和言事范围内,是一个典型位低权重的职务

正因为如此,也使得统治者对言官的整体素质要求极高,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至于明朝的言官更加特殊,除了这三条基本要求,还对言官的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有要求,且需要有一定的仕途经历。

可以说,从本意上,言官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且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得到了多次验证,像刘基、夏言、于谦、王守仁、王世贞、唐顺之、海瑞、袁可立、杨涟等等这些人都曾经担任过言官,且留下了铮铮铁骨的名声。

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言官本身职责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可避免成为了党争最有利的武器,从整个大明的历史来看,几乎每一任首辅都受到过言官的抨击和弹劾,这些人虽然也付出过极为惨痛的代价,可是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弹劾的权力。

崇祯心里明白,他可以贬离方士亮,但是无法将整个大明朝的言官彻底罢黜。

如果这份手谕真正传下去,估计马上会迎来言官们的集体弹劾,甚至会演变出重大的政治变故,这将会极大的损害崇祯的名声。

想到了这里,崇祯皇帝下意识将面前的手谕揉成了一个纸团。

他微微叹了一口气,本想派人将陈新甲叫来问一问,可是又想到已经泄密,此时再去询问缘由怕是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召见他的事情再被传出去,到时候朝臣们恐怕就会认为是他崇祯授意陈新甲去谈判的,到时候恐怕就更难以收场,便深深叹了一口气。

“朕乏了,摆驾坤宁宫。”

“遵旨,皇爷。”

王承恩连忙招了招手,便有小太监前去抬来了御辇,等到崇祯皇帝坐上去以后,便十分平稳的朝着坤宁宫方向而去。

夜色渐渐深了,偌大的皇宫里更添了几分冷清和顾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