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鼐点了点头。
李晟望了一眼众人,道:“眼下我们在跟建虏抢时间,所以自身也绝不能松懈下来,我决意全面清查南直隶田亩人口,重新造册,按照新的税制对南直隶耕地进行征收,人头税可摊入田亩当中,阶梯征税制度先暂缓实行,让他们也想清楚再说。”
顾言顿时有些担忧,拱手道:“大都督,这些政策实施下来,只怕他们会有其他的心思,若是没有重兵守在南直隶,属下会担心闹出什么岔子来。”
李晟沉吟了片刻,道:“从武昌的援军已经出发,他们三天内就会抵达金陵,有了他们,再招募一批人,对付那几个不成器的士绅还是没有问题......”
顾言这才放下了心来,只要金陵不是一座空城,一切都好说。
一旁的堵胤锡轻声道:“大都督这一次出征,不妨邀请虞山先生同行。”
李晟眼睛一亮,笑道:“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虞山先生,便是指钱谦益。
说起来,对于如何处理钱谦益这一批人,李晟颇有几分伤脑筋,像投降的王铎也好,徐弘基也好,无非就是给个闲职先养起来,不让他们接触实权,但是也不能让他们堕了脸面,否则将来可就没有人来投奔了。
但是对于钱谦益这样一批立场暧昧但是影响力巨大的士绅领袖,自然不能彻底关上方便之门,再说眼下的革新军体系里,同样也有一批投降的明廷官员将领,一旦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上下离心离德。
李晟是希望能够任用钱谦益的,但是他又担心钱谦益这些人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抗拒接下来实行的变法,因此一直都有些拿捏不准。
“听说钱谦益还有一个好学生?”
李晟摸着下巴,脸上盘算着什么。
........
实际上,作为东林党领袖的钱谦益绝不仅只有一个好学生,而是有三个,且都在后世历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的强人。
第一个是瞿式耜,此人是堪比文天祥一般的忠臣,终生都在抗清的道路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二个人相对更加广为人知,即说出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此人后来成为故明遗老,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家,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为一代宗师,终生拒接仕清。
第三个人,则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了。
而李晟所说的这个好学生,便是指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