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舆图上的徐州,李晟轻声道:“徐州乃天下雄城,自古以来便是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若是一味强攻,怕是至少要折损上万兵力。倘若能够围城取胜,似乎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当然,围城取胜有两点关键,一是围城时间通常以年计算,革新军在时间上并不宽裕,二是倘若朝廷再有新的援军派遣,到时候也难免会有些被动。
宋献策十分赞同围困徐州,道:“两淮的兵力如今都聚集在了徐州,再加上城中的青壮,城中兵力几乎可达十万,即便我军强攻,未必能攻下。倘若骑虎难下,届时反而对我军不妙。”
李晟点了点头,他自然懂得未虑胜先虑败的消息,沉吟道:“既然如此,那就等明日李信到了以后,再安排围城之策。”
当夜,徐州城外扎下了大营,点燃的火把如同星星点点一般,不计可数。
与此同时,徐州城上也是灯火通明,城头上正站着马士英以及大明徐州一众官绅,其中还包括南直隶巡抚周殷、徐州知府惠之苑、徐州兵备道蔡永元、徐州总兵李成栋、总兵刘泽清等人,他们的神情都是一般凝重,很显然明白这一次大战将非同小可。
马士英询问着几个城门的防守情况,负责整个徐州防御的徐州总兵李成栋将各城门的守备情况,一一进行了说明,除了像每个城门的把守官兵数量,还有存放的粮食、兵械、柴火树木也都说的十分清楚,甚至还说明了倘若敌军进攻时能坚持多久。
听到李成栋侃侃而谈,马士英不住地点头,对于面前的这个总兵极为满意。
一旁众人的眼中却浮现出一丝异色,他们可是知道这个李成栋的来历。
李成栋的出身十分低微,他年少时曾经跟着李自成的部将高杰为盗,后来高杰投降了明廷以后,李成栋也跟着加入了官军。直到高杰被李晟给干掉以后,李成栋则侥幸活了下来,一路上也是颇为勇猛,再加上明廷屡屡打了败仗,而李成栋则略有胜绩,积功升到了总兵一级,驻守在徐州。
与旁人不同,马士英的出身也不高,他反而十分欣赏同样出身不高的李成栋,并认为李成栋颇为勇猛,算是一个可造之才,对此人也是颇为看重。
在听完了李成栋的汇报之后,马士英也连连点头,他笑道:“这样一来倒是极为清楚,廷桢你也算是用心了。”
话说回来,马士英也问出了一个问题:“眼下徐州之战,重点恐怕在南门,为何要让萧县知县邓封镇守此门?”
李成栋耐心解释道:“回禀督师,末将让邓封守南门,原因就是此人颇得谋略,且胆大心细,用此人在此地,能保证南门不会丢失。”
马士英也只是随口问了一句,见李成栋颇有信心,也不再多言,转头面向徐州知府惠之苑,道:“城中百姓可曾惊惶?”
惠之苑是崇祯五年的进士,这些年来也算是官运亨通,他轻声叹息道:“若说百姓不恐慌自然是假的,下官已经安排人手安抚百姓,如今也算是平稳了下来,督师不必过于担忧。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