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敢小看纪家,纪家只要想造反,定会一呼百应。你天佑皇室并不得人心,我纪北皇室也是半斤八两。”
“我祖父当皇帝的时候,纪家就是悬在他头上的剑,终于他忍不住先出手了。”
“纪北先动手了,天佑还手本来是顺理成章,那时纪北国内开始乱了,天佑也在纠结犹豫。天下的人都在看纪家人的态度。可……就在这时,纪家家主死了,这事很蹊跷,纪准也是在那时继承了纪家家主之位。”
月之横点头,“不用说了,后来的事我知道了。”
他知道后来纪准做了什么。
纪北大军压境,天佑国内几拨反贼起兵造反。
如果不在意百姓的生死,纪准在这时候拥兵自重胜面极大。
当时镇北王镇南王镇西王,已经对纪家表明了态度。
那三位也是利益所驱。
天佑皇帝偏信谗臣,被鼓动收回封地只留王位。
纪准就是在这种时候继承了家主之位,并且他归顺了天佑。
随后他孤身一人出使纪北,为了议和。
纪准光明磊落,身边并未带任何人。
无论是天佑皇帝还是纪北皇帝都想纪准死,可没人敢动手,没人相信纪准身边真的没有护国暗卫。
纪准跟他说这件事的时候还心有余悸。
他说他当时真的是抱着必死之心,天佑的国力经不起那般大规模的战争,纪北国力稍强,但也会让纪北的经济起码倒退二十年。
他面见了纪北皇帝,他答应交还护国暗卫,并且他这一脉永不会争夺纪北王位。
纪北皇帝放他离开了,并且答应了议和。
好战的君主不是没有,只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会遗臭万年,谁也不乐意背负这个骂名。
月之横轻声叹息。
他不知道原来之前还有那么长的故事。
月之横和南王心中都有一个疑惑,为何纪老家主在那时候死了,可他们都没说。
这件事其实多数人都心知肚明。
纪老家主主战,陛下身边那个谗臣,就是纪老家主安排的。
但纪家还有部分人主和,这或许就是纪老家主离世的真相。
后纪准入主天佑朝堂,成为了最年轻的帝师,一时风光无二。
相较于厨房沉重的话题,堂屋那边就其乐融融的多了。
月星凉很白目地问道:“您又来纪北,跟上次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纪准斜眼瞅她,“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说话之前先过下脑子,这话是人话吗?”
月星凉无视了纪准的嫌弃,“所以有什么不同?”
纪准吐气,说道:“上次来走的是黄泉路,这次路的尽头有我的孩子们。”
月星凉抱着纪准的胳膊,“可您的孩子们把您又一次拉进了权利的漩涡。”
“那咋整?你爹不靠谱啊,实在不放心。”纪准笑了。
是啊,这次不同,这次他是为了孩子们。
他不必在背负什么责任,他只需教好这些孩子们,他们会扛起这片天。
月星凉笑着,她不惭愧,因为纪先生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