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朱骏发布圣旨宣布莱梅城驻守的所有军队全部拔营北上。在众将不解的目光中。朱骏铁青着脸强制下了命令。众将虽然不明就里。但已猜测到定然与缅北有关。纷纷随着朱骏亲率的中军拖拽着粮秣车械向北行
五千明军为前锋。其后是连绵不绝的缅甸郡兵。整整蜿蜒了数十里。对于缅兵的行军速度朱骏实在不敢恭维。这群家伙似乎除了吃喝嫖赌之外还真找不出一点特长出来。朱骏的前军走走停停。耽误了不少功夫。绕是如此。三天之后大军也前进到了莱梅城北方一百里开外。
暹罗国王城曼谷。得知了明军大举入侵的暹罗王没有睡过几次好觉。派去清国的使者还未回来。满清加封的金册一天没有送到。暹罗王一天就睡不安稳。这一次。明缅合军号称二十万在靠近暹罗边境的莱梅城集结。虽然这其中的水分颇大。但五万大军还是有的。在与心腹将领商议过后。暹罗王决定采取拖延战术来对付明军。
明军远来。又是客军。天时、地利都站在暹罗人一边。只要死死的固守各处关卡要塞。耗上一年半载。暹罗王有信心得到清国认可。待得到清国颁发金册。届时可向清国求援。有了大清国这棵大树做靠山。暹罗王这才稍稍安心。
暹罗的防线还未布置。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却传了过来大清国平西王吴三桂发兵征缴南明余孽。
暹罗王大喜之余前线又传了一个消息过来。
“报大王。莱梅城聚集的明缅联军于两日前拔营北上。据探马回报。他们往缅北方向去了。”
“天助我也!”暹罗王终于去除了最后一点的担心。
“大王。依末将看来。定然是缅北形势骤紧。明军所征调的大军不得不北上救援。”一名暹罗将领道。王廷上其他的文官官员尽皆点头称是。现如今。这是最合理地解释。
暹罗王道:“如此看来。明军在缅南还有多少兵力防守?”
“不足五千。”那名暹罗将领果断的做出结论。
暹罗王冷笑一声道:“诸将以为该当如何?”
“大王。末将愿率一万精壮之士。替大王拿下缅南。”有暹罗将领站出来道。
如今明缅大军的主力已北上抵御吴三桂。后方空虚。正是反击地最好时机。否则明缅大军抵御平西王吴三桂地大军之后。终究还是暹罗的心腹大患。更何况现在缅南的兵力不足五千。正是暹罗将领们建功立业地大好机会。还有谁肯放过。顷刻间功夫。便有四五名暹罗将领站了出来。
自古以来。暹罗与缅甸摩擦不断。暹罗的大军却从来没有能够进入缅甸一步。如此大好的机会。暹罗人如何愿意放过。暹罗王道:“这一次本王要亲征缅甸。占据缅南之后再引兵北上攻打缅北的敌人。届时清军在北。我暹罗大军在南。明人纵是有三头六臂。本王也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三日之后。分布在暹罗防线地士兵全部被聚拢起来。合兵三万。拥簇着暹罗王旗开始迅速的向缅甸东部边境前进。
正如暹罗人所料。缅南边境的防御漏洞百出。还未交战。只有数百名士卒组成地边防缅军望风而逃。
“禀告大王。败兵逃往莱梅城去了。”
“追!”暹罗王骑在高头大马上。扬鞭指向莱梅城方向。
莱梅城是缅南东线重镇。这里离土瓦只有一百里地路程。离暹罗边境也不过七十余里。既是明缅大军入侵暹罗的跳板。如今也成为了暹罗人突入缅甸地必经之路。
此刻的莱梅城已如粽子一般。被暹罗三万大军团团围住。城内防守地一千缅兵心惊胆寒。在暹罗人几次大规模的攻势之下。莱梅城在半上午的功夫已经在城头挂上了降旗。
紧接着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屠戮。缅甸与暹罗原本就是世仇。双方的积怨颇深。暹罗人入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缅人全部驱逐到城外开始展开屠杀。在这个时代。屠杀是合法的。不需要有任何理由去解释。对于驱使士卒的将领来说。这更是一种让士卒发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