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呼了口气,然后缓缓说道,“你知道大丫为什么会被休回来吗?”
狗蛋儿毕竟还是个孩子,说起话来很直接,“不是因为生的都是女儿么,村里人都这么说。”
“如果你这个弟弟很厉害,就算她生不出孩子也没人敢休她!”
“跟我有什么关系……”狗蛋还是太小了,很多事都理解不了。
苏叶坐在石台上没再说话,在这样的年代,身为女子难处太多,而旁边儿这个生成男子的人竟一点儿都不知道珍惜!
她若也为男儿那该多好,她一定会考个功名回来,再没谁敢欺负她家人!
现在大伯那边儿一屋子病的病小的小,他们一家便暂时过去吃饭。
大丫带回来的大女儿今年三岁,小女儿一岁,都没有名字,只丫头丫头的叫着。
八岁的二丫照顾着两个外甥女,王氏便看顾老太太和于氏。
大丫憋在房里既不吃饭也不见人。
等填饱肚子,男人们都去了地里,毕竟生活还得继续,苏叶抽空去看了看老太太。
“奶奶。”
“三丫啊,奶奶怕是不行了,你以后照顾好狗蛋儿。”
“别说这样的话,狗蛋现在已经识字了,再等几年就能考秀才,等他中了秀才,您就是秀才奶奶,咱们村独一份儿。”
苏叶这饼画的太大,她自己都不太信。
“我知道你厉害,奶奶等着这一天,也不知你大伯母怎么样了。”
“娘在那里看着呢,没事。”
老太太叹了口气,感慨颇多,“她是我一手养大的,现在看到她这样,奶奶心里难受。”
苏叶扶额,合着他们老苏家从上一辈就爱养童养媳……
也难怪她们婆媳关系这么好,大伯母没生出儿子也不见老太太挑毛病,这若换在别家肯定少不了受气。
不过老太太对她娘也不错,也没挑过什么毛病。
可惜大丫没碰到好人家,到了今日苦不堪言,整日连屋都不出。
并且家里不只有大丫一个姑娘,还有二丫和她,以及两个外甥女,她们将来可都是要嫁人的。
为了家里的这些姑娘都有一个好的将来,接下来的日子她要更加努力。
等苏叶长到五岁,她在清水村已经有了些名气,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女童,她受到了很多关注。
有羡慕她脑子好的,也有酸她是女娃的,不管怎么样,她亲自教导出来的狗蛋儿得到了村正的注意。
趁着热乎劲儿,苏叶求奶奶去说了个人情,村正答应不忙的时候可以教一教狗蛋儿,苏叶跟着一起。
此时村正的孙子已经去了镇上的私塾,村正只教狗蛋儿和苏叶。
正式上学这天,王氏提了一篮子红鸡蛋过去,她虽然不是很赞同儿子考功名,但识字后当个账房先生还是很好的。
她不希望儿子考功名的原因很简单,就她家这个条件根本就承担不起读书的花费,不说书纸需要花钱,只以后去私塾的束脩一个月就要一两银子!
待王氏走后,村正开始询问苏叶和狗蛋儿。
“可都有正式取名?”
“小女苏叶。”
“苏既明。”
“既为读书人,以后你们便以大名相称。”
“是,老师。”
“我是你们大伯母本家的叔叔,按辈分你们该称呼我为外祖父,但我如今教你们读书,你们就称呼我为先生吧。”
“是,先生。”
接下来便是考验他们的学识,苏叶的《三字经》已经背的滚瓜乱熟,别管怎么提问都能答上来。
字也都认得。
《论语》只是能够背诵,有些地方还不太懂是什么意思,有一些字她也不会写,毕竟她还没见过这本书。
苏既明也就是狗蛋儿,他学的也还好,虽然没有苏叶回答的顺畅,但也都能答上来,好歹他也是从一岁就进入了魔鬼训练营。
自从有了老师,苏叶能够接触的书一下子多了起来,虽然她的记忆力很好,但她从不敢懈怠。
古人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她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书里每句话的意思,以防出现偏差。
还有就是练字。
说起她的字,那真是一言难尽,真是连狗蛋儿的都不如。
明明上辈子她的字也还可以啊,为什么写起毛笔字来会是这样!
家里不会有太多的钱给她买纸笔,为了省钱她用驴毛自己做了支毛笔,然后蘸着清水在石板上写字。
狗蛋儿见她这样,每日也会跟着她一起练。
这么练了些日子,她的字还真就有了长进,反正横是横,竖是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