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记得古代书籍中记有设未知数是在宋朝,而现在的周朝则是和宋朝平行的年代,未知数的概念应该是出现了。
既然出现了,那她就不算是欺负幼小,呵。
见少年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她低下头瞅了几眼,这孩子有那么点儿意思。
这道题她给狗蛋也出过,狗蛋连思路都没有,而眼前的少年正一个数一个数的往里面试。
先是假设鸡翁一只,后面无法运算又假设鸡翁两只,虽然这种方法有些笨,却是解题的思路。
看着少年在地上画了一大片却没有个结果,苏叶一时心软便指点了一下,“你可学过消元术?”
这是宋元时期解方程的一种方法,把未知数记作元,如果有两个未知数,便给两个元作不同的标记,也就是现代所讲的x.y。
现代在解方程中消元的叫法就是来源于此。
少年听到她的指点后恍然大悟,但又不知该怎么书写,顿时有些无措。
苏叶折了根树枝边说边在地上写道,“三个未知数可以设为三个元,不同的元作不同标记,元大、元中、元小,得出不同的方程组后再进行消元。”
在她讲解的时候,少年满脸都是震惊,少年越是震惊苏叶就越是恐慌,不会这个时代还没有消元法吧?
“那什么,我是在一本书上看到这种解法的,还不知道对不对……”
“什么书?”少年的神色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
苏叶道,“记不清了,当时只是瞅了一眼,我对算学没兴趣。”
听到她这么说,少年看了一眼她手中的书,“你喜欢诗歌?”
“咳,是啊,诗歌的词藻之华丽,意境之优美,让我备至欣赏。”
“这个地方让给你了。”
“……”
苏叶知道自己会赢,但没想到会赢得这么快,她以为少年会多磨蹭些时间。
她上奥数班那会儿见过不少傲气少年,没有几个会认输这么快,随便拎出一个就是能把脸皮撑到死的,包括她。
认输?对天才来说是不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她能一直坚持的原因!
怕少年反悔,她打算再确认一下,“这地儿归我了是吧?”
“嗯。”
“明儿也是对吧?”
“读书之人,岂会出尔反尔。”
她突然觉得这孩子也没有太欠儿,只是不太会与人交流。
少年走了,苏叶坐在石板上继续读古诗,很快她就发现这些古诗并不像试帖诗那样严格。
它们之所以广为流传,更多的是因为诗里的意境,几乎每首诗拿出来都是一副优美的画。
比如所有小学生都会背的那首《鹅》,便是一幅大鹅游水图。
一刻钟后,天渐渐暗了下来,苏叶收起书准备回去,听到不远处的凉亭里传出女声,她探着头看了一眼。
因为天色太暗,再加上有竹子遮挡,她只看到两个人影。
收回视线后,她开始往回走。
可能是太累了,她一边走一边打哈欠,就这么着撞上了正从北院往外走的赵二娘。
“你这丫头,怎么这么晚了还在外面?”
“啊,在墙外坐了会儿,您这么急着出去,是有事吗?”
赵二娘的神色变得不是很自然,“我寻一下大红那丫头。”
苏叶是真累了,也没多想便道,“我刚听到凉亭那边儿有人说话,兴许是在那。”
“我过去看看,你快回吧。”
简单洗漱一下,苏叶躺在床上睡了过去,在她还未睡熟时听到有人进屋,见是大红便继续睡了。
转天又是不停的忙碌,天不亮便要给书生们准备早饭,好在上午和下午一样,依旧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苏叶趁着空闲去听了堂策论课,她自从来到这里还从未写过文章,不过学来倒也不觉得难,跟以前写过的议论文有些相似之处。
“苏叶,这堂课你感觉怎么样?”
“还好。”
“我也觉得不错,你要去忙了吗?”
“嗯。”
“我先去复习功课,一会儿去帮你。”
“行。”
今天厨房里给书生们准备的午饭是包子、凉菜、绿豆汤,包子有肉馅和素馅,皮薄馅大,看起来特别有食欲。
苏叶抿了下唇,如果她咬一口的话,会不会被辞退?
“饿了就拿个吃吧,别把口水流到框里。”
赵二娘说话还是那么淡淡的,苏叶有些摸不准她的意思。
“让你吃就吃,吃完了赶紧干活儿!”
“谢谢赵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