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县里后,苏叶并没有住进莫家,而是在附近租了套房子。
她把苏瑜也接到了县城,孩子还小,如果好好教育的好话以后可以少走弯路。
她一直恨不起大丫并不是挨打的时候不疼,也不是对大丫有什么亲情。
在这个家里,可以说她跟大丫的感情最淡。
她之所以选择原谅,是因为她知道大丫是个悲剧人物,是这个年代的悲剧。
由于既明明年不下场,苏叶的时间还算宽松,所以她多分出了一些时间用在编写教材上面。
现在既明成了秀才,她的教科书比之前卖的更好了些,书肆老板每次见了都会向她催稿。
同时她还多花了一些时间用在教育苏瑜上面,因为苏瑜不会参加科考,她采取的是素质教育。
也就是现代的教育模式。
她先是为苏瑜安排了三门课,一是国学,二是算学,三是绘画。
课程安排的也不紧密,一般是上午两节,下午两节,六日休息。
对此既明羡慕的不行,虽然他不记得两三岁时候的事,但记得之后的,他印象中从五岁就开始寒窗苦读了。
只要是学不会,一定会挨打!
苏瑜都来这么多天了,他就没见挨过一回打,不但没挨打,还得了两朵小红花。
既明越想越郁闷,于是给自己的外甥女穿了一次小鞋,“苏叶,你这么惯着她,她会膨胀的。”
“你没事吧?”苏叶觉得这孩子有些欠敲打。
“你自己就没发现吗?现在她舅舅是秀才,她小姨是名人,她每天出去玩儿脑袋都比别人抬的高!”
这点既明倒是没撒谎,苏瑜确实是多了这么个毛病。
常话说人都是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苏瑜从小长在苏家虽然没有心理问题,但她毕竟爹娘都不在身边,每次出去玩儿难免被人说几句闲话。
现在她有了能昂首挺胸的东西,难免会显摆一些。
你们有爹怎么了?她有秀才舅舅!你们有娘怎么了?她娘不也回来了!
再说她不但有娘,还有很厉害的小姨!她每天不用做农活,还能读书认字!
人不只是越比越难过,还能越比越幸福!
反正苏瑜感觉自己很幸福。
现在苏叶对苏瑾的教育是,只让她上美术课,再就是跟家里雇的厨娘学做菜。
若是以前的话,苏叶肯定舍不得花钱雇人做饭,但是现在她的时间比以前珍贵了许多,雇人做饭是必须的。
本来王氏说过来照顾他们的,苏叶没让,也许是她想得有些多,但她确实是这么想的。
如果没有大人在,那这个家就是她说了算,如果她娘来了,她就要成为被管的对象。
她教育苏瑾还有苏瑜的方式,肯定也会被念叨,毕竟没有几个农家的孩子是当小姐养的。
其实并不只王氏要过来,二丫也提过,她说自己年纪大了,在村里天天都是相亲,相的有些乏了。
对于这点苏叶是真帮不了她,如果她把二丫接到县城,她感觉大伯母能疯掉。
自从既明中了秀才,他们苏家门槛都被人踏烂了,其中各种好条件的都有,大伯母每天的任务就是挑女婿。
如果这个时候二丫逃避掉,大伯母不疯都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