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的考场叫做贡院,一般建立在省城的东南方向,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主持考试的正副主考官由圣上直接委派,并和当地官员组成临时机构一起主持考试。
在乡试年的八月初六这天,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
在乡试和会试的考试中,因公堂和后堂之间有一道门,并用帘隔之,所以考官又称帘官。
帘内的考官为内帘官,帘外的考官为外帘官,名称不同,分工不同。
帘内为主副考官,主要职务为保管试卷,在北榜七省的考卷统一到一处时,他们还负责阅卷。
其助理人员愉提调、监试、收掌等官,亦居内帘。
外帘为监临、外提调、监试、收掌、誊录等官所居,外帘各官管理考场事务。
内外帘官不相往来,有公事在内帘门口接洽,不得私下来往。
宴毕,所有帘官皆居考场,直到考试结束。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一、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进场前,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私物,因为是夏季,衣服也要脱了检查,包括亵裤。
除了衣物,身体也是检查的一部分,比如脚趾缝,耳洞,头发,有些省份还会检查后庭。
乡试之严,是府试和院试不能比的。
按往年的情况,搜检之后考生可以穿回自己的衣服,但今年连自己的衣服也没得穿。
所有考生统一穿考服入场,可以说是完全杜绝了作弊的可能。
进场后,考生按准考证上的号码进属于自己的考棚。
每个考棚的挂牌上除了写有数字外,还会标注考生的所有信息,包括身体特征,外帘官会按照考生信息进行对比,以防替考。
考生只要进了考棚,考官就会把这个号房的门锁上,一锁便是三天。
这三天内的所有活动,考生都要在考棚内完成,包括答题,吃饭,休息,如厕。
可以提前出场,但答卷作废。
别看要求这么严格,考棚的条件却很简陋,可以说还不如院试的考棚,好歹院试的考棚是有张桌子和木板床的。
乡试的考棚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
并且乡试的考场不会为考生准备餐饭,它只会给盆碳火和一些食材,再就是每天一桶水。
也就是说考生考试期间不仅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还要自己解决,不会做饭的就只能当野人。
其实这些还都是可以忍受的,最麻烦的是遇到雷雨天气,若是考棚漏雨那就麻烦了。
有的年份儿考官会让考生携带雨具,但今年明显是不能的。
所以想乡试上榜,不但要看实力,还要靠运气!
既明站在自己的考棚里四处瞅了瞅,这次他比较倒霉,碰到一个露顶的。
好在他和左丘止同住时学过一点儿木匠,他决定自己补一补,省的到时候被淋成落鸡汤。
所以当其他考生都在安稳的坐着时,既明叮叮当当的修补起了他的考棚。
因为没有斧头,他用砚台代替的,钉子是从一旁起下来的,木板是从门上抠的。
在乡试考试中,只要考生不出考棚,考官是绝对不会理会的,所以既明可以随便折腾,只要他不把考棚拆了就行。
在把考棚修补好后,他把分到的食材整理了一下,两根黄瓜,两根嫩玉米,三个馒头,还有一碗米,以及三个烧饼。
这是一天的吃食。
在夏天,尤其是这种封闭的环境中,有些食物是放不住的,所以既明的安排是早上吃烧饼,中午吃馒头和黄瓜,晚上吃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