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羽在学校广播站用霸气无双的诗歌说唱回应了所有人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懵逼状态的。
骂人骂的这么新颖而且还具有艺术高度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每个被骂的人还觉得很爽,很想站起来继续和程晓羽拿起诗歌这样的武器战斗,只是骂人层次却达不到这样高度,只能遗憾自己没有程晓羽的天赋。甚至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这样的骂人,能在广播里多播放几次就好。
能进入复旦附中的大多都是这个年龄段的精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当强,很多学生自己就是先锋文化的代表。
程晓羽原来在学校名气大,却是个笑料。即使在他的诗歌发表在《澎湃上面也改变不了他的负面形象,在即将离开复旦附中的时候,他却用这样酣畅淋漓的骂人,让全校同学对他的印象全部改变。
复旦附中的学生们并不尊崇蹈光养晦低调谦虚这样的华夏思维,他们更西化,崇尚张显个性、意气飞扬,甚至是叛逆的个性。因此程晓羽原先看起来有些包子的形象,是复旦附中最不待见的。
然而程晓羽这样狂拽酷炫叼炸天的闻所未闻的全新骂人方式“诗歌说唱”,一下就征服了复旦附中学生们的内心。这样强悍的音乐加有节奏的朗诵,虽然大部分人不懂的它在艺术上的价值是开创了一个流派,但是每个人都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受在心里升腾,这些爆炸的强节奏和犀利的歌词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跟着大叫大跳才能畅快一样。
他们一向信服强者,敬仰天才,显然程晓羽在音乐和诗歌方面拥有他们无法企及的才华,对于这样的人,他们都会保持极高的尊重。
程晓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从复旦附中的小丑晋级成了风云人物,例数复旦附中的的那些风云人物,如今都站在华夏各个层面的制高点,对于复旦附中的学子们而言,复旦附中的风云人物就意味着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历史书上值得一提的人物。
只可惜这样的承认来的太迟,程晓羽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本该属于他的鲜花与掌声,就要踏上高考的战场了。
高考的这种史诗级别的考试,也许只在华夏存在过吧。程晓羽前世参加高考时还是7月的7、8、9日,记忆中“黑色七月”等之类的词都是用来形容高考月的。
现在程晓羽回忆起来,想到也许,时间就像一把镰刀,在麦田里切割着我们的年华,落地的麦穗,总有一束承载着我们的高三岁月。
时间每天都在轮回中反复,在反复中重播。
模拟考试前,老师说,它反映了你的真实的高考水平。模拟考试后,老师说,其实模拟考试不代表什么。
在谎言与真实中,每个高三学生的心情就像心电图一样,起伏不定。
当时间无所顾忌的走到了六月底,学生期望着的一周休息日来临,当然这背后是可怕、令人畏惧的高考,未知,总是让人毛骨悚然。
班主任王伟在教室里用极富深情的声音叮咛道:“补充营养,多睡点觉,6号,我在考场外等你们。”
各科老师在程晓羽他们临走的前一天,对于学习只字未提,他们和每个学生逐个拥抱,把他们的祝福传达给每个人。曾经天天只会说教的他们,此刻冷冰冰的脸庞化为了最温暖的泉水,美好岁月,定格在此。
程晓羽站在教室里感慨万千,终于他似乎又踏入了同一条河流。
夏纱沫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缓慢的收拾着书包,这张课桌陪伴了她一年,现在对它竟然有些不舍,夏纱沫轻轻的用手抚摸着浅蓝色的课桌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