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
李云升刚回到府上,刘权便近前禀报。
“相爷,霍鼎文前来拜访。”
“他来的倒是挺快,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在刘权的引领下霍鼎文走进了会客厅,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李相。
霍鼎文拱手道。
“下官初入京师,特来拜见李相。”
李云升抬了抬手。
“霍侍郎不必多礼,快请坐。
今后你我同朝为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不敢劳烦李相,今日到府上来是有一事想要向李相请教。”
“说。”
霍鼎文坐在椅子上,微微侧身面向李云升。
“下官想知道新政何时才能在全国推行?”
“难道,陛下没告诉霍侍郎?”
“陛下只是说眼下不适合推行新政。”
虽然女帝跟他说了现在其余三国虎视眈眈,不适合推行新政。
可是,他不知道这一仗什么时候才会打起来,什么时候才会打完。
所以,这才到李云升府上来,一是来拜访,二是想要得到一些指点。
“既然陛下都说了,霍侍郎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霍鼎文有些坐不住了。
“李相,如果时间拖得太长,下官担心卫地官员人心浮动,于社稷不利。”
现在卫地的地方官员,一大部分都是原本卫国的官员。
虽然现在他们属于大楚治下,和大楚的地方官一般无二。
可是推行了新政之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卫地官员施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新政,可是楚地的官员依旧是官绅无需纳粮的政策。
长此以往,卫地官员必然心里会不平衡。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此差别对待,卫地官员难免心中会有怨气。
最后遭殃的是谁,还不是卫地的百姓。
李云升微微颔首,关于这一点其实已经有一些苗头了。
卫地的官员有缺,却没有人想去,都想留在大楚。
而卫地的官员,拼了命的想要往大楚调任。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被区别对待了,新政根本不会在楚地推行。
如果现在顺势在楚地推行新政,还能把这刚刚起来的苗头压下去。
拖得时间长了,恐怕就会坐实了这些人的想法。
但是,眼下确实不合时宜。
李云升深深地看了霍鼎文一眼。
“如果让你在全国继续推行新政,你需要多长的时间?”
霍鼎文略微思索,伸出两根手指。
“两年。”
李云升摇了摇头。
“你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不然就不必去做。”
“难道一年之内,就会再起兵戈?”
李云升静默不语,霍鼎文却已经明白了。
“李相灭卫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难道战事对新政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吗?”
“西周旱情已经过去了,那样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
一旦边境大乱,大楚内部必须稳定,而新政是不利于稳定的。”
听到这,霍鼎文有些不认同。
“李相所谓的稳定,就是以贪治贪吗?”
呵——
李云升冷笑一声。
“霍侍郎是在教本相做官?”
“下官不敢,只是李相的为官之道,恕下官不敢苟同。”
“我不需要你的认同。”李云升端起茶盏,“君子思不出其位,等哪一天你坐在我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就知道什么叫身不由己了。”
说完转头吩咐道。
“刘权,送客。”